近期,美國的核武器政策引發關注。1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情咨文演講中說,美國將加強和重建核武器庫。預計五角大樓2月2日將發布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根據媒體披露的報告內容,特朗普政府有意放松核武器使用限制、研發低當量核彈頭。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政策建議可能加大核沖突風險。作為核武庫最大的國家之一,美國對核裁軍應負有特殊和優先責任,應該為最終實現全面徹底核裁軍創造條件。
【新聞事實】
在國情咨文演講中,特朗普宣稱,美國必須重建核武庫。他說,美方希望永不使用核武器,但要讓核武庫足夠強大,以嚇阻侵略行為。
1月早些時候,《赫芬頓郵報》等美國媒體刊登特朗普政府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草案。美軍官員預計,這一報告將于2月2日公布。
根據媒體報道,相比奧巴馬政府8年前發布的版本,特朗普政府的核武政策主要有兩處調整:一是提議新建以低當量彈頭為主的核戰力,二是尋求放松核武器使用條件。
這份文件說,俄羅斯保有大量“非戰略性核武器”并開始升級改造,美國需要作出對稱回應,以提高戰術核武器多樣性和靈活性。
文件還暗示美國將擴大核武器的使用情景,不排除在未受到核打擊時率先使用核武器。
這些內容在美國國內外引發擔憂。包括戴安娜·范斯坦、伯尼·桑德斯在內的16名國會參議員1月29日聯署信件,批評特朗普政府關于核武庫的立場,忽視核不擴散條約所規定努力實現全面核裁軍的義務,加大核軍備競賽與核沖突的可能性。
【深度分析】
分析人士認為,降低“核門檻”不僅不能帶來安全,還會提高核沖突的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吳日強說,低當量的戰術核武器一經使用,就跨過了“核門檻”。
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研究院院長列昂尼德·伊瓦紹夫說,敵人不會知道來襲的彈道導彈攜帶的是哪種核彈頭,“在這種情況下作出的反擊可能會導致核大戰爆發”。
用核武器反擊“非核戰略攻擊”的想法同樣受到質疑。特朗普政府曾暗示,可能用核武器反擊網絡襲擊或恐怖襲擊。美國進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亞當·芒特認為,這樣的改變會使美國核威懾政策的可信度受損。(據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