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9日舉行的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總結暨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推進會上,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內蒙古農業大學聯合發布《億利庫布其三十年治沙成果報告》。報告指出,庫布其沙漠綜合治理達910萬畝,創造了5000多億元生態財富,使10多萬沙區民眾受益。
報告顯示,經過30年堅持不懈的治理,庫布其沙漠沙塵天氣由1988年的50多次減少到了2016年的1次;年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長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樣性增長到530多種;植被覆蓋率達到了53%。
庫布其沙漠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漠。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在會議上發布《庫布其沙漠治理對京津冀大氣質量影響評價研究報告》。報告用詳實的數據說明,庫布其治沙對降低京津地區風沙災害產生積極影響。
“庫布其模式的關鍵,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黨委政府政策性推動、企業產業化投資、社會和農牧民市場化參與、技術持續化創新。”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獲得者、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表示。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對庫布其治沙給予高度評價:“庫布其沙漠30年的治理是一個奇跡。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發展經濟,發展經濟的同時讓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改善,既帶來經濟效益,也能夠帶來社會和環境的發展,經濟、文化和環境的目標同時實現。”他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為越來越多國家創造共同發展的新機遇,如何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防治荒漠化、以治沙帶動致富,世界期待著庫布其模式做出更大貢獻。
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10多年持續凈減少,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建龍表示,億利在庫布其30年治沙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是中國治沙經驗的成功典型。庫布其治沙有政府的支持、老百姓的參與以及來自各個方面的關心,是我們創造的中國經驗。他將庫布其精神和庫布其經驗概括為:責任擔當,科學治沙,注重效益,回報人民。“庫布其經驗和情懷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確實推動中國治沙事業的發展。”
這次會議還舉行了庫布其模式走向“一帶一路”啟動儀式,發布了庫布其模式走向“一帶一路”路線圖,宣布共同組建工作組推動生態項目合作、聯合開展培訓等具體工作,并將進一步落實2017年啟動的“一帶一路”沙漠綠色經濟創新中心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