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技術改造和國內外交流合作的深入,中國樂器產品不斷更新,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國內許多重要的文藝晚會上,長江鋼琴、敦煌民樂等國產樂器頻頻亮相,展示出中國樂器的自信與實力。
“中國樂器總量持續快速增長,以每年逾15億多美元的出口額支撐著全球樂器生產消費大國的地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樂器協會理事長王世成說,隨著“音樂是生活的剛需”等觀念逐步深入,中國樂器的潛在市場得到進一步挖掘、音樂人口不斷擴大;中高端品牌產品優質優價漸成常態,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樂器產業高質量發展已形成廣泛共識,引領和推動樂器行業實現新的躍升。
中國樂器在產銷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同時,也形成了自主品牌。創立于2009年的長江鋼琴,從九尺三角鋼琴的研制起步,對鋼琴選材、設計和生產技術、工序等方面進行嚴格要求和管控,同時吸收國外的傳統制造工藝和規模化生產技術,最終發展成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
長江鋼琴的成功不僅證明了中國鋼琴制造技術的進一步革新,更推動了中國鋼琴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制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說,長江鋼琴以優秀的品質在重大場合贏得成功,以“長江”為代表的中國鋼琴品牌在世界舞臺達到了嶄新高度。
不僅是在鋼琴制造領域,其他各個門類的樂器制造也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并形成集群優勢。目前,已經涌現出江蘇泰興黃橋提琴之都、北京樂谷東高村鎮提琴特色產業基地、山東昌樂鄌郚電聲樂器產業基地、杭州余杭中泰竹笛之鄉、揚州琴箏之都、浙江德清洛舍鎮鋼琴之鄉等特色產業基地。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樂器特色產業集群工商注冊企業超過1000家,占樂器企業總數的22%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占比20%,就業人數約18萬人。樂器制造和特色產業基地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成為地方特色文化的名片。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樂器的發展也趕上了大好時機。”中國樂器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曾澤民說,中國樂器產品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正在步入特色化、園區化和跨界融合的快速通道。
同時,中國樂器在音樂文化、大眾音樂生活的結合上,做出了探索和嘗試,力圖使樂器制造與音樂教育、音樂生活有機融合,社會音樂培訓產值已經超過700億元,推動了音樂文化的普及。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說:“我們的樂器行業是塑造美、傳播美的行業,要主動擔當、履行責任,提高全民素質,持續擴大音樂人口,為助力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不懈努力。”
以在湖北宜昌連續舉辦7屆的長江鋼琴音樂節為例,該音樂節以“音樂惠民”為辦節宗旨,舉辦音樂論壇、專業鋼琴賽事、音樂會、大師講座、名家進社區進校園等眾多音樂惠民活動。截至目前,音樂節系列活動多達數百場,惠及觀眾達數十萬。
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樂器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向世界傳遞中國的音樂文化。中國樂器與海外的交流不斷深入:通過投資海外項目,打開海外市場,傳播中國文化;通過“民族品牌+國際大師”的組合,實現中國與國際鋼琴藝術的“引進來、走出去”;通過亮相國際舞臺,亮出中國名片。長江鋼琴創立者、柏斯音樂集團總裁吳天延說:“這種以‘鋼琴’為載體,以‘音樂’為媒介,跨越國際的合作,將為推動音樂文化更加多元化地發展,為中國鋼琴和中國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