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衣歌舞不動塵,海仙騎魚波裊裊。”海南這顆鑲嵌于中國南海的明珠,自古以來便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如今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省份。日前,“一帶一路”跨境采訪團的48位中外媒體記者來到海南,開始為期7天的聯合采訪活動,近距離感受當地的發展活力。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30年來,海南從貧窮落后的邊陲島嶼發展成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城鄉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記者們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是承載著海南發展記憶的海南省博物館。展廳中一張張圖片、一件件陳列品,都在訴說著30年來的可喜變化。記者們在展臺前駐足觀看,與講解員交流,對海南發展的秘訣抱有濃厚興趣。
改革開放為海南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來自奧地利《維也納日報》的記者克勞斯·休霍德對本報記者表示:“1980年代海南還是一個比較落后和貧窮的地區,得益于改革開放,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海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與中國政府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密不可分。”摩爾多瓦國家通訊社總編輯謝苗·羅伯特2012年曾來到海南采訪,參觀了三亞和當地的汽車工廠。時隔6年故地重游,他有了全新感受:“海南變得更漂亮了!除了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美景,道路兩旁在建的一幢幢高樓提醒著我們,海南仍在快速發展,這里是展示中國形象的絕佳窗口。”
在海南文昌航天基地展示區,烏克蘭《2000報》評論員雅羅斯拉夫·德米特連科告訴記者:“當我知道海南建省的發展時間只有短短30年時,我完全震驚了!”“海南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還發展高科技產業,從中看出中國政府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視。”
參觀海南省規劃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展示內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德米特連科在行程中一直在認真記錄。他告訴記者:“雖然之前從未來過海南,俄語中對海南‘東方夏威夷’的美譽讓我對這里充滿了好奇與憧憬。”
2017年,海南接待游客674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11.99億元人民幣,其中入境游客量首次突破百萬人次……2017年到訪海南的獨聯體游客達到了20萬人次,哈薩克斯坦《時代報》總編輯列夫·塔拉琴科對這一數據并不感到意外。他表示,海南島對于獨聯體國家而言是非常合適的旅游目的地,“海南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我自己也曾帶著家人從阿拉木圖直航三亞旅游,當時飛機上的乘客也是滿滿當當”。
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如今是海口第一大公園,這里綠草茵茵,空氣清新,是市民們的休閑好去處。當講解員介紹道,這里兩年前還是個污水橫流的垃圾場時,許多外國記者吃驚地睜大了眼睛。阿拉伯中國之友作家和新聞媒體人士國際聯盟阿爾及利亞分會會長哈利勒·阿卜杜·蓋德爾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表示:“阿爾及利亞同樣天氣炎熱,瀕臨海邊,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與海南有相似的地理環境和發展條件。看到這里不僅經濟繁榮而且環境優美,我心中除了敬佩,也希望海南的發展經驗可以為我們國家提供借鑒”。
美麗的海南島正憑借著發展自信與獨特魅力,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