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發展千帆競發 改革創新砥礪奮進
濟陽縣推動濟北開發區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報道之一
今年以來,省城北跨戰略持續推進,“攜河發展”不斷走向縱深;放眼全國,“放管服”改革成為各地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及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在這種新的形勢下,作為攜河發展重要承載地的濟陽如何才能融合對接、順勢而上,不斷催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今年6月以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在濟陽大地上激蕩開來。從管轄區域的擴大到職責權限的加強,從原有體制的破除到新的“大招商大審批大服務”格局建立,濟陽縣委縣政府以決戰決勝的信心和勇氣,啟動了全縣經濟發展主戰場——濟北開發區的全方位改革。
改革大潮風起云涌,社會活力競相迸發。在黃河北岸的廣袤土地上,一場由內而外生發的變革和發展正在“破繭成蝶”、蓄勢起航。
追隨改革大勢瞄準國家級開發區
從1995年成立到2017年,濟北開發區已經風雨兼程地走過了22年的歷程。22年來,濟北開發區有過獲得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的輝煌,也有過濟北臺灣工業園躋身“中國最具臺資企業投資價值園區”的榮耀。隨著省城“攜河發展”及濟陽縣“建設濟南北部新城”的步伐不斷加快,對濟北開發區而言,機遇與瓶頸開始相伴而生。
“22年來,濟北開發區在濟陽縣對外開放、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龍頭作用。濟北開發區的首次創業無疑是成功的,但在全國范圍內開發區‘二次創業’的熱潮中,還能不能保持優勢?僅從全市來看,章丘明水開發區已是國家級開發區,天橋區新材料產業園完成了改革,這都讓我們不得不奮起直追、銳意改革。”濟陽縣委書記孫斌客觀地分析濟北開發區的現狀。
再放眼全國,去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系列文件的出臺,都預示著這場改革的勢在必行。孫斌表示,“全國范圍內開發區的大洗牌已經開始,我們作為省級開發區,是晉級還是出局,就看改革的速度和力度。”
今年,濟北開發區獲批成為山東省省級開發區改革試點單位,“到2021年底,濟北開發區自主完成的主要經濟指標要占到全縣總量的50%以上,并創建成為國家級開發區。”在這樣的任務目標要求下,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大幕就此拉開。
所有縣級審批權將全部分批下放
“擴區”,成為濟北開發區此次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改革方案,濟北街道、原回河鎮及位于曲堤鎮的濟北科技產業園全部劃入濟北開發區代管;同時,濟北開發區管委會對位于崔寨的翰迪物流園產業規劃、項目準入進行指導;擴區后,濟北開發區管轄面積由34平方公里擴大至150平方公里,發展空間擴大了4.4倍。
在發展空間擴大的同時,濟北開發區的行政管理體制也相應進行了改革:濟北開發區管委會將主要承擔150平方公里范圍內規劃管理、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經濟發展事務,突出經濟發展的“主責主業”,而其他社會事務則由新成立的濟北事業部、回河事業部分別進行管理。此前濟北開發區與濟北街道辦“二合一”、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一肩挑”的狀態一朝改變。
當下,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及激發市場活力的關鍵之舉,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理念深入人心。相較管轄區域的擴大,在濟北開發區,更為徹底的權力下放、更為精簡的審批過程,都成為值得關注的亮點。
據濟北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長軍介紹,改革后,對項目的審批和管理,除國家和省、市明確規定外,所有縣級行政審批和管理權限將全部分批次下放到濟北開發區。“首批下放的事項共涉及縣發改委、縣經信局等4個部門,包括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52項審批權限。”今后,凡涉及這些權限的審批,都將蓋上“濟南濟北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審批專用章”,“這些權限都是下放給我們直接審批,一個章對52項權限是通用的。”“大部門制”覆蓋企業招建管全過程
隨著改革深入推進,在優化管理模式方面,濟北開發區同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大招商、大審批、大服務”的總體要求下,按照“強化市場、弱化行政、突出主業”的原則,濟北開發區構建起了大部門制工作格局,開發區管委會下設招商部、規劃建設部、綜合服務部、經濟發展部、濟北事業部、回河事業部等9個內設機構。
“招商部負責招項目;項目一旦落地,由規劃建設部負責項目選址、征地拆遷等工作,綜合服務部為企業提供審批、手續代辦等‘一站式’服務;投產后,由經濟發展部來協調招工、融資等事宜。”濟北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李庶森介紹道,明確的部門職責分工,覆蓋了企業落地、建設、投產的全過程。
統籌指導招商引資工作的招商促進委員會也隨之正式成立,招商委員會負責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對項目進行審核、把關,協調解決招商引資重大問題,研究制定招商引資管理辦法、“飛地經濟”管理辦法,完善項目策劃、洽談決策等相關流程和管理機制。今年,濟北開發區還正式實行了外派招商工作機制,設立5個專業招商站,分別到長三角(上海)、珠三角(深圳)、海西(廈門)、京津冀(天津)、濟南(高新區)等地區長期駐點招商。
隨著部門設置的改革、招商機制的完善,新的活力不斷迸發出來。一個月來,濟北開發區的招商環境不斷優化,開放程度也不斷加深,在為企業服務方面,則不斷刷新著“濟北速度”。
“我們公司在全國各地投放的項目有很多,按照慣例,一個新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大約需要半年到一年,濟陽的這個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只用了57天,完全超過我們的心理預期,節奏快得讓企業都跟不上。”7月9日,在項目開工奠基儀式上,濟北智造小鎮項目負責人張長青對濟北開發區的速度贊不絕口。在為濟北智造小鎮辦理手續的過程中,濟北開發區安排兩名代辦專員,對項目審批全程代辦、跟蹤服務,通過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分析各審批環節需要哪些手續,哪些環節快、哪些環節慢。“我們以濟北智造小鎮為樣本,在辦理手續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為服務其他項目打下基礎。”“雇員制”改革延伸至垂直部門派駐人員
各項改革的落實,最終要依托人的能動性來完成。6月以來,濟北開發區全面實行了“雇員制”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原有編制級別,將雇員等級分為高級、中級、初級,并對應不同的薪酬待遇。據濟北開發區辦公室主任介紹,按照慣例,開發區薪酬改革一般是只增不減,濟北開發區卻是個例外,6月是實行薪酬改革的第一個月,他的收入還不到改革前總收入的90%。
“經濟發展部是一個正科級崗位,干部長的此前是一名副科級干部,如果在體制之內,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李庶森介紹道。濟北開發區還根據人員不同特點,把原回河鎮四名班子成員抽調至各個與招商、審批有關的部門中。“我們的目的就是突出主業,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激情。”據了解,在濟北開發區,實際從事崗位與組織備案崗位有變化的,已經達到三分之一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實行雇員制的,不僅僅是開發區管委會及內設機構的行政事業在編在崗人員。為提高工作效率,濟陽專門從國地稅、公安等垂直管理部門選派了多名業務能力強的骨干充實到濟北開發區。他們人事關系脫離原單位,直接調入開發區,由開發區聘任、管理。據了解,這種將開發區管委會以外人員納入改革范圍的做法,目前為全市首家。
據了解,選派人員除從事原相關崗位工作外,還增加了與濟北開發區中心工作相關的業務。“例如原地稅所的工作人員將被納入財稅部管理,實際工作中可能與國稅所等聯合開展工作,目的就是方便企業。”經濟指標全線飄紅
漸顯改革紅利
釋放經濟發展的更大活力,激發市場無窮潛力,這是改革的最終目的。兩個月,時間尚早,而在濟陽,這種改革引發的巨大紅利已經開始慢慢釋放——
改革的紅利體現在一連串數字上:今年上半年,濟陽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5大主要經濟指標首次全部高于全市平均增幅,首次全部沖進全市前四名,達到了近年來最高水平,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8億元,增長36.6%,居全市第一位;與此同時,預計1-7月,濟北開發區116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74.87億元,同比增長17.67%;完成利稅27.9億元,同比增長2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4.26億元,增長27.45%,主要經濟指標均呈現出了高速增長態勢。
改革的成效體現在四面八方客商的認可上:上半年,濟陽新簽約項目36個,合同金額584.95億元,其中濟北智造小鎮、浙江綠城理想小鎮、賴氏家具二期等28個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相繼落戶,合同總額和單體投資都創近年來新高;累計接待前來考察的客商更是多達300余批次。
改革的紅利更體現在人的斗志與精神上:兩個月來,在濟北開發區,從主要負責人到一般工作人員,全都鉚足了勁兒干事兒;“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狀態成為常態;“人人想干事、人人有壓力”的狀態在濟北開發區已經蔚然成風。
編輯: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