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05-30
信息來源:
“十二五”統籌城鄉發展“七大工程”實施以來,市人社局、衛生局、民政局、教育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統籌規劃,認真組織,積極抓好“新型社保覆蓋工程”的啟動和推進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一、 新農保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
為摸清全市農民總體數量和年齡結構等基礎數據,市人社局共發放調查表格96萬份,在摸清底數、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新農保全覆蓋的具體方案。為推動工作開展,對新農保工作進行了廣泛宣傳。在報紙、電視、電臺開辟專欄,進行政策解讀;通過明白紙、黑板報、宣傳欄、文化墻和網絡媒體,發布基本政策;制作專題片,在電視臺滾動播出;利用市民服務熱線和咨詢熱線,為群眾答疑釋惑,引導適齡農民積極參保。為及時搞好服務,市人社局建立了新農保管理信息系統;先后為縣(市)區培訓業務骨干300余名。為推動工作落實,市委組織部把新 農保工作列入科學發展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市政府派出督查組,對新農保全覆蓋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上半年,市財政共拿出補貼資金9300多萬元,縣(市)區財政共投入配套資金5800多萬元。農民個人保費征繳工作進展順利,參保繳費率已達90%以上,參保和領取養老金人數近200萬人。目前,符合條件的近60萬農村老年居民已領到今年1-3月份165元的基礎養老金。濟南市成為全省實現新農保全覆蓋并率先發放到位的第一個城市。
3月31 日,在歷城區彩石鎮舉行新農保養老金發放儀式
二、新農合農民受益水平大幅提高
新農合籌資水平進一步提高,并順利完成二次籌資。2011年,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已達250元,全市應籌資金達8億元;參合人數達325.4萬,比去年增加16960人,參合率達到100%。參合農民看病報銷比例大幅提高,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0萬元;省市級、縣級、鄉鎮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40%、55%、85%。同時,擴大了門診補償、大病保障、兒童疾病診療費用報銷范圍,并將9項康復項目、農村衛生室基本診療項目納入保障和報銷范圍,參合農民受益面進一步擴大。為加強對新農合基金的監管,明確要求各縣(市)區嚴格新農合基金財務、會計制度,建立基金運行分析和風險預警機制,落實縣鄉村三級定期公示制度,對統籌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經辦機構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基金安全。為方便群眾,縣(市)區安裝了統一的新農合管理系統,預計年底前實現全市網絡化即時結報。
組織醫療專家入戶為參合農民查體
三、弱勢群體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
圍繞實施《弱勢保障規劃》,建立了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按照這一機制,今年農村低保標準,由年人均1320元提高到180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28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2300元。同時,對下步工作重點作了具體安排。計劃年內全市建立陽光民生救助體系,市建立困難群眾信息數據中心和家庭收入比對系統,縣(市)區建立陽光民生救助服務中心,設立專項救助資金,形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救助體系。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醫療救助制度,在全市開展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
四、城鄉公共教育均衡發展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第一季度落實資金9242萬元,受益學生37.6萬人。撥付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219萬元,使更多貧困學生享有公平受教育機會。完成了工程項目規劃調整工作。全市累計投入資金6.5億元,開工校舍102.
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