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07-10
信息來源:
日前分別召開常委(擴大)會、領導干部會和專題會議,傳達學習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意見。
濟陽縣:一是持續擴大開放,做大對臺招商品牌。深入挖掘“一區一園一產業”品牌價值,開展組團式招商推介和媒體宣傳,以臺灣工業園為載體,著力引進高端食品企業;籌劃海峽兩岸青年企業家創業基地項目,提升濟北臺灣工業園軟硬件環境,爭創國家級園區。二是深化產業融合,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發揮食品工業“接一連三”優勢,規劃建設一批食品原材料生產供應基地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實現優質農產品原產原供、就地升值;培植與食品產業相配套的金融保險、物流運輸等業態,推動工業鏈條向下延伸。三是實施重點聚焦,加快濟北開發區轉型升級。突出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引進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品和企業;加快中小科技產業園建設,集中安置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借力航空城建設,打造空港經濟發展衛星城。
商河縣:一是加快大項目突破。落實縣級領導干部服務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等制度,力促銀輝特種電纜等工業項目投產達效、溫泉國際等三產項目取得突破、現代牧業等農業項目提升規模效益。二是加快實體經濟發展。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契機,堅決糾正“懶官懶政”行為,加強157個重點項目建設服務保障,力爭年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三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完善旅游業發展規劃,加快重點項目招商建設,打造生態休閑、溫泉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健康養生產業基地;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善城鄉現代流通網絡。四是加快改革創新。出臺擴大有效投資制度辦法,落實行政審批、政務公開監督、城鄉戶籍制度等改革措施。五是加快民生事業發展。實施文昌實驗學校等教育配套、縣醫院門診樓等醫療衛生項目建設,提升鄉村文化設施服務功能,著力保障改善民生。
歷下區:一是學深學透全委會精神,進一步破除思想束縛,提振精氣神、展現新作為,緊緊抓住舉全市之力推進中央商務區建設重大機遇,打好重點片區拆遷戰役,加大明府城保護開發力度,建設展現歷史文化風貌的泉城特色標志區。二是加快項目拆遷建設步伐,盡快健全完善“六庫”經濟管理體系,抓好中央商務區、“一區三園”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綜合治稅、項目推進、為企服務等各項工作,為經濟健康發展、財政持續增收增添后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加強信訪穩定工作,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三是完善調整科學發展觀考核內容和分值,進一步加大項目建設、征地拆遷、招商引資和舊改棚改工作考核力度;加強重點工作考核評價和督促落實,提高重大決策和工作推進實效。
槐蔭區:增強危機、開放、創新、擔當四種意識,正視發展中的問題和差距,實施開放帶動、創新驅動戰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堅持把握發展機遇、咬定發展目標、優化發展環境不動搖,打造北融京津、南接滬寧的省會橋頭堡,產業融合、產城融合的經濟增長極和魅力獨特、氛圍濃厚的文化旅游新高地。突出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舊改棚改和城中村改造、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個重點,抓好總投資1900億元的101個重點項目,推動六大片區建設取得新成效;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生命線,組建專業招商隊伍,著力改善招商環境;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年內啟動5~6個舊城改造和10個左右城中村改造項目,實現集中收尾一批、集中啟動一批、集中儲備一批;辦好10大類30件民生實事,切實解決教育醫療、征地拆遷、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等問題。
濟南高新區:一是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圍繞全會總體思路,將高新區建設成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陣地,以更高境界、更大氣魄、更新思維、更實措施謀篇布局,推進“三次創業”、跨越發展。二是加快漢峪金谷等項目載體、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大平臺等科技平臺、科技型企業成長全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和科技金融創新示范區建設,完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系列政策,實施“海右人才計劃”,全面提升產業承載、平臺支撐、人才引領、金融助推和政策引導能力,力爭5年內培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4個千億級創新產業集群。三是以改革的思維推進人員管理、產業扶持等方面體制機制創新,盡快出臺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倍增計劃,探索建立產業投資基金,營造安商穩商惜商富商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