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印發〈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我市提出,今年7月12月進入強制推行階段。到2020年年底全市將形成較為完備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在垃圾進入焚燒和填埋設施前,可回收垃圾和易腐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
在實施范圍上,我市提出,全市范圍內的公共機構、相關企業全面實施垃圾強制分類;選擇部分街道開展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選擇部分社區(村)開展垃圾分類試點。
我市提出,要研究制定濟南市垃圾分類技術規范、垃圾分類標識系統等。實施強制分類的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示范片區、試點社區和村莊居民住宅區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三類。
我市明確,要推動公共機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各級黨政機關要起好帶頭作用,軍隊單位、醫院、學校等要率先做起,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及時跟進,落實垃圾強制分類標準要求,配備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設置宣傳標識,加強單位內部宣傳引導,并主動配合收運單位做好垃圾分類投放和分類收集環節日常管理工作。
在示范片區和試點社區(村)選擇上,我市提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試點社區(村)由各縣區政府負責選定,示范片區以街道為單位,歷下、市中、槐蔭、天橋區每個區確定示范片區不少于3個,歷城區不少于2個,濟南高新區不少于1個,全市范圍內其他街道(鎮)以社區(村)為單位開展垃圾分類試點,每個街道(鎮)分類試點不少于2個。示范片區、試點社區(村)內的居民住宅區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三類設置收集容器,建立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管理責任人由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擔任。
我市還將建立有害垃圾收運體系,規范可回收垃圾收運系統,擴大餐廚垃圾收集服務范圍,推廣“定時、直運”方式,逐步減少固定垃圾桶,實施垃圾不落地模式。加快建設改造餐廚垃圾處理廠,推進市(長清馬山)生活垃圾暨污水處理廠污泥焚燒發電項目、章丘區生活垃圾焚燒廠以及平陰縣、商河縣垃圾處理廠建設。開展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源頭分流,推進易腐垃圾就地處理,推行凈菜上市,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和使用一次性用品,減少浪費和污染,促進垃圾源頭減量。鼓勵居民安裝家庭易腐垃圾處理機,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農貿市場、果蔬批發市場、超市等自行安裝易腐垃圾處理機,就地處理易腐垃圾,并推進農村垃圾就地綜合利用,減少進入垃圾末端處理設施的數量。
在實施步驟上,方案明確,4月至6月為宣傳啟動階段,要制定垃圾分類技術規范和考核辦法,啟動垃圾分類宣傳、培訓工作。7月至12月為強制推行階段,各級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示范片區、試點社區(村)要配備垃圾分類投放容器。各縣區政府設定的可回收垃圾回收站點投入使用,初步建立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各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黨政機關、軍隊單位、醫院、學校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其他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0%以上。2019年年底前為全面推行階段,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可回收垃圾和易腐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0%以上;到2020年年底前為總結驗收階段,全市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模式,可回收垃圾和易腐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