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已進入沖刺階段。自創城以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泉城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贏得了廣大市民的點贊。同時,文明交通、文明停車、文明健身……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已經成為泉城市民的習慣。
段北街道 我們都是創城“共同體”
隨著創城大考的來臨,如何調動凝聚各方力量,聚沙成塔、匯流成海?;笔a區段北街道辦事處給出了答案。
7月7日上午,段北街道聯合段店社區“大黨委”,與駐區單位區委黨校和舜和國際酒店一道開展創城志愿行動,30余名志愿者來到段北東路農行宿舍、交通局宿舍,清除衛生死角、粉刷樓道院落、鏟除小廣告,這支人數眾多、行動力強、凝聚力強的隊伍,在短時間內就改善了社區的衛生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
結對共建——融合創城之力。“單線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這是創建文明城市的法寶。段北街道在與村居“兩委”凝心聚力的基礎上,積極調動轄區單位和企業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同樣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創城中來,開展助力創城文明行、城市管理志愿行、百花齊放文體行等活動,實現文明共創、社區共建、活動共辦、轄區共治。
居民共享——擴大創城半徑。段北街道充分挖掘各方優勢,整合多樣資源,最終落腳到反哺居民上。聯合茶葉市場、齊魯銀行舉辦第五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將崇德向善、文明有禮的精神內涵融匯到文藝活動中,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間提升轄區居民的向心力和獲得感,引領文明風尚。
有共建才能實現共享,有共享才能達到共贏。人人參與創城形成“共同體”,將吸收更多創城力量。
歷下燕山中學 只有參與創城才理解重要性
戴上遮陽帽,穿上綠馬甲,手拿指揮旗,口含指揮哨……8月3日一早,市民就發現,在山大路和解放路路口,多了一群小小志愿者。原來,這是燕山中學30級22班的18名學生,他們組成的交通志愿服務隊就在這里“執勤”指揮交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創城。
為了幫助他們盡快熟悉交通路況,歷下區文明辦的工作人員先進行了簡短的培訓,這些志愿者就上崗了。他們分組站到路口四個角,用旗語和口哨指揮交通。遇到個別不遵守交規的,小志愿者們都主動上前勸導,“口哨不如喊出來”,雖然滿頭大汗,但他們的笑容就代表著收獲。“只有參與進來,才知道文明交通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這句話引發了志愿者們的共鳴。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歷下區28所學校自發組織參與,就是利用暑假的時間組織學生參與創城、助力創城,提高學生的文明交通和安全意識。歷下區文明辦會根據天氣等因素,適時組織志愿者活動,不同路口,不同學校,每次1個小時。通過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們增強文明交通意識,為他人服務,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創城中來。
洪家樓花園南區王仁貴 “小黑板”改掉了亂丟垃圾的習慣
創城以來,洪家樓街道轄區內已經是舊貌換新顏,社區環境有了很大改善,轄區居民對于街道創城工作津津樂道,茶余飯后討論著社區環境的改善。有的居民被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精神所打動,自發組織起來支持“創城”,在樓道內采用輪流值日的方式,自覺維護、整理樓道衛生。
家住花園南區二區8號樓2單元的王仁貴在他們單元里掛了一塊兒小黑板,上面寫著“今后為了樓道衛生,上下出入更干凈,輪流值日。502周老太除外都要參與,干凈、健康、快樂活著!8月15日左右501室打掃。”王仁貴說,這小黑板真管用,樓道里的住戶都帶動了起來,大家都自覺打掃樓道衛生,而且亂丟垃圾的也少了。“502室的周老太由于年紀大了,腿腳也不方便,我們就不給她安排值日了。”
王仁貴今年65歲了,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職工,平時熱心社區工作,是個“熱心腸”。小區樓前的健身器材壞了,他主動幫忙修理;樓前誰家自行車亂擺亂放了,他也主動上前勸說,還把亂擺亂放的自行車統一擺放整齊。雖說他平日里愛管“閑事兒”,但是居民們對他評價都很高,還都愿意聽他的號召。這次樓道輪流值日大家就都積極參加。王仁貴說:當時有這個想法主要是看社區工作者太辛苦了,無論高溫天氣還是節假日,都來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是得我們自覺維護才行,不能老指望別人。
“創城”說到底是建設一個“美好的家”,百姓們助力創城,就是齊心協力把家打扮得更加干凈整潔、和諧美好!家美了,生活得更加舒適,心里才更美。舉全城之力“創城”,就是舉全城之力裝扮自己的家園,如此惠民的工程,老百姓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長清雙泉老人段德勝 樂享家門口的文化墻
在雙泉鎮韓店村,每當傍晚,70多歲的段德勝總是拿著馬扎、扇著蒲扇在家門口乘涼,整個夏天他好像就是這樣度過的??粗议T口新修起來的文化墻,他和鄰居們的談話總是這樣開始:“家門口成了文化墻,一出門就瞅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城精神,多好??!”像這樣的文化墻,在創城期間,雙泉鎮整修了十余面,內容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城精神為主,展現形式既有青山綠水,也有剪紙動畫,生動形象,與村莊環境融為一體,成為村民們家門口有文明范兒的風景線。
當韓店村老人在傍晚的夕陽中數落著創城帶來的美好時,劉口村新一天的早晨就在村口不知誰家孩子在媽媽的教授中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稚嫩童聲中開啟。一大早,劉口村村民劉安東的女兒劉夢凡就帶著在濟南上學回來過暑假的小伙伴菲菲來到雙泉鎮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在這里,她們既可以從圖書室挑選自己喜愛的書籍,在涼爽的閱讀室看書學習,還可以參加免費輔導。創城工作吸引了大批的志愿者來到這里。輔導他們功課的就是來自濟南大學的志愿者們。志愿者老師們給他們和其他小朋友準備了舞蹈、美術、書法等課程。正是這些志愿者的到來,使劉安東決定讓女兒和小伙伴回老家過暑假,“以前放暑假,孩子在家里就只能自己玩,創城以來文化中心的活動越來越豐富,特別是志愿活動,孩子在這里能學到東西,我們也放心。”
高官寨鎮 創城讓窗口單位明眸善睞
隨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入最后攻堅階段,高官寨鎮進一步深入開展創城工作,著力提升窗口單位服務水平。轄區各窗口單位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高效、規范、透明”的服務標準,積極營造濃厚的“創城”氛圍,讓窗口單位擦亮文明城市的“眼睛”。
大觀園街道 “大觀好少年”感受創城
近日,由市中區大觀園街道、緯二路交警中隊聯合組織的“大手拉小手共創文明城”青少年暑期創城實踐活動,在經二緯二路口開展。轄區內40余名小學生積極參與,為創城貢獻泉城小主人的智慧和力量。
活動現場,40余名小學生在家長陪護下一大早便集合到位,首先由交警中隊的警官為孩子們進行“崗前”培訓,教給孩子們簡單的交通手勢,分辨信號、標識,讓孩子們明白交通執勤的基本規則。隨后,孩子們分為兩隊進行文明值崗實地體驗。變身“小交警”的小學生們手持勸導牌,筆挺地站在路口斑馬線前,認真指揮并引導非機動車、行人按照信號燈指示通行。為保證學生上路安全,街道工作人員、交警中隊民警、家長一起協助孩子完成整個體驗過程。最后,由小學生代表向交警送上消暑物品,孩子們一聲聲“交警叔叔辛苦了”表達出對創城一線人員最純真的肯定與感謝。本次文明交通活動進一步促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文明習慣,促進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推進街道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發展,從而達到“大手拉小手共創文明城”的目標。
西營鎮 轄區一村一特色
在西營鎮,有一個“穿越古今”的小村子,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上百年的石頭房子、幾十年前的公社語錄,還能看到現代的基礎設施。這就是夏家村,一個曾經的臟亂差村,如今隨著創城的影響在不斷轉變。這種轉變不僅是面貌,還有村里每個人的觀念。
8月初的天氣濕熱難耐,夏家村上午10點的陽光把村里剛粉刷的白墻照得發亮,墻壁上的山水墻繪栩栩如生,連綿不斷,一直從村頭延伸至村尾。隨著房屋建筑風格的轉換,墻繪也在變化。一進村,整齊的水泥房屋,雪白的墻上繪制了高山流水墻繪;再往里走,房屋變成灰瓦紅磚,墻繪師用鮮艷的大紅色,在墻體上寫下“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標語,而房子旁邊的小賣部門口,人民公社的畫面旁寫著“夏家商店 童叟無欺 熱情好客 顧客至上”,讓人覺得時光倒轉,回到了人民公社時期;再往里走,上百年的石頭房子出現在人們眼前,房前打麥子用的立柱、石槽作為裝飾,讓人仿佛穿越回了過去。
過去的夏家村是一個臟亂村,垃圾滿地,亂貼亂畫。如今在創城大環境下,不僅環境衛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思想觀念也在扭轉。“把老百姓家門口原來自己搭起來的菜地改成了綠化帶,村民沒一個反對的。村子環境變好了,村民亂扔垃圾的就少了?,F在不僅村里有垃圾桶,每家每戶門口也都配了垃圾桶?,F在我們要‘沖刺’南部山區第二批示范村了,這種變化之前想也想不到。”夏家村村書記說。
夏家村是西營鎮創城工作的碩果,也是縮影。西營鎮徹底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按照“一個標準、三個結合”的思路開展“雙創”工作,“一個標準”就是美麗鄉村的標準;“三個結合”就是點線面相結合:點,即每個辦事處打造4-5個樣板村;線,即以省道327線、港西路、羅伽路、彩西路和村內主次干道為整治重點;面即向村內背街小巷延伸,全鎮38個行政村全面推進。在美化村莊的同時,該鎮還堅持一村一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在提升面貌的同時,提升村子內涵,為打造特色小鎮打下基礎。
七里山街道 公益廣告宣傳實現全覆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已進入攻堅沖刺階段,為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創城氛圍,市中區七里山街道在轄區內強化公益廣告宣傳工作,推動創城深入展開。
街道充分運用電子顯示屏、戶外廣告、櫥窗展板等多種形式,在居民小區入口100米之內和不同功能區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區辦公場所、居民小區出入口、小區樓院和人流集中地段公益廣告進行全面更新,設計制作“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牌、圖說核心價值觀、精神文明專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各類宣傳展板近千塊。為確保公益廣告宣傳效果,避免人為損壞破壞,社區創城督查組對公益廣告開展巡查、維護工作,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廣告及時進行整頓。同時各社區采取網格化管理,加強對公益廣告的督查維護,確保公益廣告鮮明醒目、??闯P?,真正讓公益宣傳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下一步,七里山街道還將加大宣傳力度,運用社區報、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手段,營造良好創城氛圍,讓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