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在中國文明網公布《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在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濟南位列省會城市榜首,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正式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本屆評選表彰工作啟動以來,中央文明辦根據評選要求,通過城市自主申報、省級擇優推薦、中央部委審核、聽取市民意見、媒體集中公示等程序,從121個地級以上提名城市(區)和160個縣級提名城市中推薦166個城市(區、縣)參加評選。9月份,中央文明辦根據2017年版《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嚴格規范組織綜合測評,在對我市創城申報材料進行網上審核的同時,國家測評組以暗訪形式,隨機抽取城市街巷、社區鄉鎮、廣場公園、文化場館、公交車輛等公共場所、窗口服務行業的百余點位進行實地考察。抽取16個不同類型社區,選擇400戶居民進行入戶調查,了解群眾意見評價。綜合測評后,依據參評城市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測評總成績進行排名,報中央文明委批準,最終形成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濟南榮登榜首。
2015年,市委市政府積極回應群眾期盼,作出了創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的決策部署,向全市發出了“堅持不懈、堅韌不拔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動員令。全市上下迅速統一思想、積極行動、全力以赴、決戰決勝,掀起了新一輪創建熱潮。創建過程中,牢固樹立并自覺踐行“以市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始終堅持“為民、靠民、不擾民”的指導思想,努力增強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創新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廣泛開展各項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和領導體制,持續推動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同步發展。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從更高角度、更廣視野來推動創建,把創城納入“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總體布局,作為提升城市品質、塑造省會形象、改善民生福祉、凝聚信心力量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各級各部門凝神聚力、奮勇拼搏,用硬作風去啃硬骨頭,緊緊抓住交通秩序治“堵”、城鄉環境治“臟”、老舊社區和背街小巷治“亂”等重點,扎實開展七大整治提升行動,深入實施創城百日攻堅,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治霾治堵等重點工作全面鋪開、重點突破,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現代泉城魅力凸顯。堅持用超常手段抓落實,把創城作為“指揮棒”和推動力,建立實施督導檢查、媒體監督、紀委問責“三位一體”工作推進機制。市領導深入基層一線檢查指導形成常態,創新啟動“啄木鳥行動”、“問題分析會”、“微信監督平臺”,綜合運用駐區督導、行業督導、模擬測評等手段,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推進力度。堅持全民發動求實效,將“為民、靠民、不擾民”的創建理念貫穿始終,把創建過程轉化為動員發動群眾、教育引領群眾,讓群眾得實惠、有獲得感的過程。實行省市區文明單位包社區制度,組織“萬名機關干部進社區”活動,譜寫了資源共享、社區共建、文明共創的和諧樂章。高密度、多層面、大覆蓋、全方位地抓好氛圍營造,各平面媒體刊登公益廣告2470版,廣播電視播出1360小時、12.25萬條,在重點公共場所、城鄉村居制作展示以“喜迎十九大 共創文明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公益廣告20萬余塊,使創建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使城市文明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全力支持、熱情參與各類文明創建活動,成立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5600余支,注冊志愿者人數達63萬人,建設志愿服務站點2100余個,2.15萬名“小叮咚”文明交通志愿者參與文明交通引導,使文明的宣傳員、監督員、示范員遍布大街小巷,共同匯聚成強大的文明力量。把道德榜樣選樹作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有效抓手,在群眾評、群眾學的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傳遞城市溫度、引領文明風尚的道德榜樣和凡人善舉,形成了人人關心、人人學習、人人參與道德建設的濃厚氛圍,凝聚文明力量,構筑道德高地,讓泉城形象更加耀眼奪目、熠熠生輝。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全國文明城市作為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創建難度最高的城市榮譽,濟南人一直在努力。創業維艱,守業更難,按照中央文明辦全國文明城市動態管理措施要求,對比先進地市,對比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對比市民群眾對城市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道德的期盼,我們任重道遠、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今天,濟南已踏上打造更高水平城市文明的新征程,我們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將文明進步作為泉城永無止境的追求,開足馬力、乘勢而上,珍視榮譽、砥礪奮進,爭做主人翁、不當局外人,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干事創業,以更加昂揚飽滿的姿態開拓進取,努力為建設崇德向善、和諧宜居、文明有序的現代化省會濟南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