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11-04
信息來源:
11月3日,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不久,濟南市舉行了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會議公布了我市榮獲“山東省文化企業30強”名單,表彰了濟南市十強文化企業、十家文化創新單位和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書面傳達了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精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天橋區、平陰縣和世紀金榜等單位介紹了有關情況。會議既是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對我市文化產業的情況進行總結,也為我市文化產業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仍存在融資等困難
會議指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穩健向上的良好態勢。一是政策環境日趨完善。2008年和2010年,我市相繼出臺了《關于建設文化強市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見》和《關于加快文化產業振興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文化產業發展目標、方向和相關扶持政策。二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只有91.47億元,占GDP的比重僅為3.03%,去年則實現增加值185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7%,增幅非常明顯。目前,全市從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單位達萬余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三是文化產業門類比較齊全。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印刷發行、文化旅游、廣告會展、網絡文化、演藝娛樂、動漫游戲、創意設計及文化產品生產與銷售等傳統行業和新興業態,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集聚優勢。四是文化產業多元發展。非公有制企業所占比重、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營業收入所占比重不斷提高。
分析并研究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文化產業加快發展至關重要。會議厘清了制約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問題:一是缺乏文化藝術管理人才、新興產業高級技術人才,尤其缺乏具備文化經營才干和文化創新能力的人才。二是產業融資依然困難。文化產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智力和技術成果上,其能夠做質押、抵押的物質性東西不多,金融貸款受到種種限制。三是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附加值不高,原創能力欠缺。最直觀的是具有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和品牌企業較少。四是管理體制創新不夠。市屬國有文化單位尤其是文藝院團,由于管理體制、內在機制等原因,多數基礎弱、包袱重、積累少、活力不足,需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民營企業是非公有制企業,在市場準入、政府扶持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政策性障礙。
把握“十二五”發展機遇將文化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
“十二五”時期,濟南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從全市來看,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濃厚氛圍已經形成。當前,市委、市政府“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正在深入推進,城市綜合體建設熱潮正在興起,把服務業打造成濟南的“首位經濟”的構想正在實施,為我市文化產業拓寬了發展空間。2013年,十藝節將在我市舉辦,我市將有高規格、高標準的大劇院、美術館、圖書館投入使用,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將得到完善,為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硬件支撐和發展條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我市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有獨特的自然風貌,為濟南發展文化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作為省會城市,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按照“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要達到6%以上,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會議指出,實現既定發展目標,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硬任務,必須切實把一下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加快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著眼2013年十藝節在我市舉辦的重大機遇,圍繞出版發行、文化旅游、動漫游戲、文化創意、影視演藝、廣告會展等優勢行業,積極推進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一要參照工業項目招商的辦法,像抓工業項目一樣抓文化產業項目招商。充分利用北京文博會、深圳文博會、日本國際動漫藝術節等平臺,積極開展文化招商。明年,我市將承辦中國(濟南)國際演出交易會、第三屆省文博會,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表演團體、文化企業、演出經紀機構齊聚濟南,是引進、合作文化產業項目的一次好機會。
二要進一步加大重點項目扶持。市里每年將篩選確定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在項目立項、政策扶持、銀行信貸、土地使用、配套服務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文化產業資金對重點項目優先支持,推動項目順利實施。
三要完善文化產業項目管理推進長效機制,建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推進責任制。
大力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英雄山文化市場、藥王樓古玩城、七賢文化城、銀座新天地等,都已形成影響或初具規模,齊魯文化創意基地、銀座天成、濱河天成潮合匯、西街工坊等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工程正在積極推進。但我市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數量還不多,規模也不大,與先進城市相比差距依然較大,需要進一步加快建設進度。一要加強科學規劃布局。園區規劃要突出濟南資源優勢和區域特色,突出差異化、錯位化,防止重復建設、同質競爭和資源浪費。二要豐富園區內容,大力引導項目、企業向文化產業園區集中。三要形成產業鏈條。根據每個園區的定位,要有針對性地引導文化企業向園區集中,使文化產業園區真正成為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集聚、帶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龍頭,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四要加強園區管理。要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園區作為壯大文化產業規模和實力的主要任務和著力點,加大文化產業園區的支持和服務力度,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重點向文化產業園區傾斜,對認定的園區和評選出的先進,實行動態管理,推動重點文化園區和基地早日形成規模、形成效益。
加快發展壯大骨干文化企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市逐步涌現出一些有實力的文化企業,但是,我們還缺乏國內知名的龍頭文化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大培植力度。一要大力推動資源整合。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扶持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市廣播電視臺、市屬文藝院團、濟南出版有限責任公司等國有文化單位,加快推動相關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從現在開始,要圍繞我市確定的重點文化產業,每個產業要抓緊確定1-2家龍頭企業,每個縣市區要確定2-3家具備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點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二要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要積極為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營造寬松環境,按照“非禁即準”的原則,放寬民營企業的文化市場準入,完善金融支持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的辦法,全面激活民間文化產業的潛能。三要大力促進文化企業上市。上市融資是文化企業盡快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市有東港印務一家文化上市企業,世紀金榜等一批擬上市文化企業。要選取一批上市條件成熟的企業,加大支持力度。
會議還指出,要提高文化產品科技含量、加快推動文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把我市文化產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文化強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