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8-10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7月11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發展大會,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方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著力做大做強十大千億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努力提高城市首位度,推動濟南創新發展、率先發展、領先發展。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文濤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蘇樹偉,市委常委、濟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徐群,市委常委、秘書長蔣曉光,副市長周云平、王宏志和市政府秘書長毛華銘參加會議。
王文濤指出,新舊動能轉換這一重大歷史機遇,給濟南帶來的影響和變化是全方位和深層次的。如何看待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一是中央明確指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明確要求山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李克強總理連續兩年參加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時,都談到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今年4月來山東視察時指出,支持山東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支持濟南建設先行區。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在濟南落地生根。二是省里全力推動。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并首次將“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寫入省黨代會報告。劉家義、龔正同志到濟南調研,明確要求濟南做好“大、強、美、富、通”五篇文章,發揮省會“龍頭、領跑、帶動、示范、輻射”五大作用。三是產業具備基礎。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產業是核心。當前,濟南已站在了新老產業交替、新舊動能轉換的當口。四是全市士氣高昂。今年1-5月,我市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均居全省首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4位;“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實惠”的鮮明導向,激發了廣大干部的昂揚斗志,全市上下“心齊、氣順、風正、勁足”;踐行“以市民為中心”的理念,建設一個有溫度的城市,贏得了廣大市民的支持。
王文濤強調,要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動力全面推動產業發展。產業興則濟南興,產業強則濟南強。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要抓好五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創新”。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標準是“四新”,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根本是“創新”。要推動科技創新。堅持以區域性科創中心建設為抓手,加快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引領和帶動產業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各方面創新。特別是要立足大數據、量子通信這些優勢領域,積極推動顛覆式創新,走上“彎道超車”和“變道換向”并存的軌道。要推動要素供給創新,通過新要素助推傳統產業以舊變新。要高度關注“互聯網+”、“云+”,扎實推進我市“企業上云”行動計劃,對接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第二個關鍵詞是“集聚”。聚焦產生集聚,集聚催生裂變。一方面要重視產業的集聚發展,把十大千億產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產業發展的重點。另一方面要提升園區的集聚作用。第三個關鍵詞是“開放”。要補短板,通過開放和招商引資把短板補齊;要拉長板,通過開放盡快把產業鏈上的長板拉長;要樹樣板,充分發揮重大項目樣板的帶動作用。第四個關鍵詞是“改革”。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營造“親清”政商關系,著力做好“清障、減負、增效”三篇文章。“清障”,就是凡是不利于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凡是限制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阻礙,都要堅決去除;“減負”,就是進一步做好“簡政、減稅、降費”;“增效”,就是努力減少企業負擔,提供“您別跑、我來跑”的服務。第五個關鍵詞是“協同”。要注重產城融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與城鎮化建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要注重區域協同,推動省會與其他城市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要注重交通互通,著力構筑外連內暢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王文濤要求,要為加快產業振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強化體制保障,市重大產業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快速反應、快速決策作用,市領導要認真落實包掛重點產業責任,全市要樹立“一盤棋”思想。要強化政策保障,用足用活已經出臺的產業政策,切實讓企業受益、促進產業發展。要強化資金保障,充分發揮市投融資平臺作用,支持產業和企業發展。要強化人才保障,用足用好市里出臺的“人才新政黃金30條”。要強化環境保障,努力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讓“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成為濟南的靚麗名片。要強化作風保障,抓好“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實惠”制度體系落實,激勵全市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擼起袖子加油干、撲下身子抓落實。
新舊動能轉換關鍵要靠企業來實現。王文濤對全市廣大企業家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濟南需要“名企”。“你負責茁壯成長,我負責陽光雨露”,希望更多濟南名企脫穎而出。二是濟南需要“名牌”。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重點在高端、高質、高效上發力,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濟南品牌”。三是濟南需要“名士”。優秀企業家不僅是創新發展的主力,也是城市的名片,希望濟南涌現出更多的企業家“名士”。
王忠林就貫徹會議精神講了意見。他指出,要切實提高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對濟南來說,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是重大的責任和挑戰,也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各級各部門要統一思想,從更高的站位來看待產業發展。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我市要走在前列,必須聚焦產業搶占制高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必須產業先行;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必須首先提高產業的規模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實現變道換向、彎道超車,必須瞄準高端,在產業上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全市上下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升境界,牢固樹立“產業興則濟南興、產業強則濟南強”理念,形成推動省會走在前列的濃厚氛圍。要切實抓好重點舉措的落實。圍繞“創新、集聚、開放、改革、協同”五個關鍵詞,著力實施重點突破。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努力在量子科技、智能制造、大數據等高端產業實現率先突破;抓住深化改革這個關鍵,在掃清機制體制障礙上率先突破;抓住擴大開放這一短板,在建設開放型對外經濟新體制上率先突破,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抓住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根本,在破除交通設施制約上率先突破,加快“米字型”高鐵網建設;抓住優化發展環境這一重點,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率先突破,打破環境對企業的制約。要切實強化保障措施。強化體制機制、政策、資金、人才、環境、作風六個方面保障,大力實施名企、名牌、名士“三名”工程,確保力量向產業聚合、要素向產業聚集、服務向產業聚焦,推動省會在產業發展中率先崛起,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打頭陣、搶先機、挑大梁,為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為榮獲“第五屆濟南市市長質量獎”的企業及個人頒獎。近年來,我市全面建設質量強市,實施名牌戰略、品牌戰略,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以質取勝,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全面提高全市質量整體水平。根據《濟南市市長質量獎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市政府研究確定,授予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玫德集團有限公司、齊魯安替制藥有限公司3家企業和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中辰、山東百脈泉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成新2名個人“第五屆濟南市市長質量獎”;授予山東福膠集團有限公司和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質量管理部總經理張秀梅“第五屆濟南市市長質量獎提名獎”。
會議書面傳達了龔正省長在企業質量品牌提升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印發了《濟南市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濟南市十大千億產業發展實施方案(試行)》、《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并就十大千億產業發展有關內容進行了重點解讀。
參加會議的還有:市委、市政府有關副秘書長,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和有關企業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高新區管委會分管負責同志,各縣區、高新區發改、經信、科技、衛計、旅游、金融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市長質量獎獲獎企業負責同志和個人,十大千億產業重點企業、品牌企業主要負責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