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調整偏重的產業結構2035年建成現代化強省
3月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系列發布會的第一場發布會,對相關規劃及實施意見進行深度解讀。到2028年,山東將基本完成這一輪新舊動能轉換;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強省。
明確“設計圖、施工圖、責任書”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首先介紹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和《關于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其中,總體方案,主要解決動能轉換綜試區“試什么”;實施規劃,主要解決山東省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干什么”;實施意見,則主要解決動能轉換“怎么干”。
總體方案是設計圖,實施規劃是施工圖,意見是責任書,共同構成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頂層設計。
2022年“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力爭達到30%
《規劃》明確我省動能轉換的主要目標,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經濟質量優勢顯著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主要概括為“五個全面”:質量效益全面提高、創新能力全面增強、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動能轉換體制機制全面建立、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全面形成。
主要指標方面,“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力爭達到3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7%左右。
到2028年,改革開放50周年時,我省將基本完成這一輪新舊動能轉換。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強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繼續走在前列。
在動能轉換載體建設方面,一方面,推動新興產業擴容倍增培育形成新動能;另一方面,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形成新動能,深刻調整我省偏重的產業結構,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在高端裝備產業方面,強化軌道交通裝備領先地位,推動通用航空、石油裝備突破發展,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等。
設立6000億元動能轉換基金
《實施意見》提出,重點創新“四個機制”:一是創新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機制,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實施民營企業規范化公司制改制三年行動計劃,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等。二是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加快落實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措施。三是創新財稅激勵約束機制,統籌用好中央財政補助,落實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的各項稅收政策。設立總規模為6000億元的動能轉換基金,重點支持“四新”“四化”項目建設。四是創新城鄉融合發展機制。
我省將實施新一輪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設立相關投資基金,依托境外經貿合作區和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優勢產能、優質裝備和先進技術輸出。充分借鑒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行“服務大使”制度,加強重點外資企業點對點直通包辦服務,有序放開育幼養老等服務業領域準入限制。
同時,鼓勵企業牽頭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量子技術等領域規劃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承擔和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和專利基礎信息等資源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等。
我省還建立了“四新”“四化”項目庫,研究出臺重大項目扶持政策和管理辦法,對接用好動能轉換基金,將分批推進900個入庫項目盡快落地。
為何突出濟青煙“三核引領”?
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布局中,為何突出濟青煙“三核引領”?
對此,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動能轉換布局要解決的是區域范圍、定位和功能作用,最終實施規劃確定的布局概括為“三核引領、多點突破、融合互動”。這首先是為了政策聚焦并便于考核。
作為試驗區,必須范圍適度,才能爭取到對我省有利的、含金量高的政策;必須有清晰的范圍邊界才能開展實施效果評價和考核。所以,國家批復方案中界定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包括濟南、青島、煙臺3市全域和其他14市的國家和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涉及全省182個園區,其中濟青煙38個,其他14市144個。
該布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既突出重點,又統籌兼顧。
“三核引領”,就是要充分發揮濟青煙3市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資源富集等綜合優勢,先試先行、率先突破、輻射帶動,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工作樹立標桿。比如,濟南市實施北跨東延、攜河發展,在黃河沿岸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通過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省會城市。
“多點突破”,就是要支持其他14市依托域內省級以上園區,堅持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圍繞布局未來產業、壯大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集群,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經濟增長點。
“融合互動”,就是要牢固樹立全省一盤棋的思想,堅持深度融合、互利共贏,創新區域協同發展機制,著力在產業升級協作、要素資源配置、基礎設施互通、生態環保共建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努力實現全省整體效益最大化。
人才設施環境都要創一流支持濟南機場升級改造
根據《實施規劃》,我省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合理布局重大基礎設施,構筑一流營商環境、一流人才隊伍、一流基礎設施的支撐保障體系。其中,將支持濟南機場升級改造,新建和遷建一批民用機場,民用運輸機場將達到12個。
在營商環境方面,我省將對現行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部門規定等進行全面清理,加快推進立改廢釋,通過制度創新,把該放的權力放出去,把該管的事情管好,提高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效能。
在人才隊伍方面,將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積極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新工科優先發展計劃等。同時,加大對外籍高層次人才來山東工作和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支持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來山東設立研發機構。優化人才在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組織之間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
在基礎設施方面,將積極地融入國家綜合交通網建設,暢通省內外運輸網絡,加快魯南高鐵、濟青高鐵、濟萊高鐵、京滬高鐵第二通道,青連鐵路、大萊龍鐵路擴能改造等重大項目建設。到2022年,高速鐵路總里程達到4500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8000公里。
同時,支持濟南機場升級改造,建設青島新機場。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5G聯合研發、試驗和商用,提升互聯網、大數據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