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06-1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在“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強調,濟南若想實現“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目標定位,就要實施好三大戰略,其中融合戰略被排在第二位。融合戰略,包括產業融合和產城融合兩層含義。
我們為什么要實施融合戰略?
從產業來說,由于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及需求拉動等原因,帶來了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滲透、彼此交叉,進而演化為產業之間產品、業務與市場的融合,從而導致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邊界模糊化。比如,平陰發展玫瑰產業,本身是一產,但從事玫瑰產品加工就連著二產,發展玫瑰旅游又接著三產。由此看,一產要“接二連三”。產業融合作為一種產業創新,給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動力,是提升產業競爭力乃至城市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在新常態下,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猶如汽車的兩個輪子,必須做好融合,才能實現平衡發展。一方面,傳統產業需要借助新興產業的技術和理念實現“枯木逢春”,另一方面新興產業依賴傳統產業的技術積累、制造能力和產業組織。此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運用好信息技術作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的作用。 從產城融合來講,城市要發展,必然要有產業做支撐。從全國來看,由于缺乏產業支撐,許多城市成了“睡城”、“空城”、“鬼城”。就老城而言,面臨著人口密集、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必須通過產業的引進及合理配置、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口適度分流等措施,使之恢復生機和活力;就新城來看,要通過精明增長、緊湊發展,合理布局產業,用足城市存量空間,同時謀劃好衛星城建設,使之成為居住的城市、生活的城市、工作的城市。
由此可見,融合是篇大文章,其中的關鍵是產業。既要考慮好產業中三個層次的融合關系,又要做好產業和城市之間的結合。應當看到,這些層次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比如說,一二三次產業的融合,其中包含著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雙輪驅動,也有兩化融合;產業間的融合和產城融合同樣是相互關聯。因此,必須統籌考慮好融合戰略,使其中的幾個層次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也應該看到,在經濟新常態下,一些新生事物不斷出現,像互聯網+、工業4.0等。認識、適應并引領新常態,必須加強學習,及時了解發展中出現的新現象,及時掌握國家和省里出臺的宏觀政策,以創新思維運用好融合戰略。
當然,做好融合的文章,并沒有固定模式。比如說,有的地方傳統產業基礎好,如果一味地抓新興產業,到頭來可能出現新興產業沒引進、傳統產業也丟了的情況;有的地方隨著發展已經沒有一產,那在抓三次產業的融合時就應重點放在二三產業。
市場經濟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但政府的引導作用不可或缺。在一定程度上講,如何抓好產業融合、如何推進產城融合,將決定一個地區能否在新常態下搶占發展先機。因此,只有堅定不移地做好融合這篇大文章,才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