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07-01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從經濟轉型的內在規律分析,每一次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都是一個要素重新組合的過程,也是一個創新驅動的過程。當今濟南面臨著轉型升級,這是由低到高、由大到強的轉變,發展速度不能大幅下降,發展質量還要上去,尋找新的發展動力勢在必行,創新可謂是唯一的選擇。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近年來濟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是受歷史、自然、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與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的矛盾日趨突出。在這種形勢下,唯有堅持創新驅動、內生增長,以創新驅動經濟轉型,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發展困局,增強持久內生動力。
推進創新驅動,政府的導向作用不可或缺。新常態下,傳統意義上的稅收、土地等扶持政策效果減弱,只有認真研判新形勢下的發展規律,把握規律、吃透精神,制定切合實際的扶持政策,才能激發創新驅動的熱情。要善于設立運用產業引導資金、引導基金,發揮其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推動市場主體主動研判科技和產業變革大勢,面向市場需求確定創新突破口,讓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要明白一個道理:政府參與設立引導資金、引導基金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推動產業發展。要從資金、人才、知識產權、放開管制等方面入手,大力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助推實體經濟在創新中發展壯大。
推進創新驅動,要加快培育以企業為核心的創新主體。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對產業和產品的技術創新最為敏感,理應成為創新的主力軍。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內涵,不是政府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而是企業有內在的動力、壓力、能力,依靠創新謀求發展進而成為主體。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改進政府配置資源方式,提高公共科技資源配置效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保護企業創新的積極性。
創新驅動重在培育載體。創新載體是聚集創新資源、開展創新活動的平臺,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撐。我市的創新載體和平臺有不少,但是有的平臺發展空間不足、有的平臺成果轉化不夠,特別是這些平臺與全市發展的互動不夠、聯系較少。此外,我市雖然有科研院所眾多的優勢,但是產學研結合的載體平臺卻較少。下一步,需要在聯動上下功夫,把高新區等平臺的創新成果和北跨等重點戰略聯動起來;需要在落地上做文章,讓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濟南轉化,推動全市產業的發展;需要在結合上做文章,把產學研結合起來,打造平臺載體,推動創新形成完整鏈條。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讓我們切實增強創新自信,激發各方面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把經濟社會發展真正轉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向創新要先進生產力、核心競爭力,推動濟南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