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07-05
信息來源:
四里村派出所轄區地處市中區中部,面積3.14平方公里,實有人口5萬余人,其中暫住人口1.1萬人。轄區內大型綜合市場、娛樂場所集中,居民小區、沿街門頭多,生活居住人員成分復雜、流動量大,暫住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任務重、難度大。近年來,該所通過規范管理、強化服務、完善機制等各項措施,大力加強暫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強化準入制度,實現“以業控人”。協調市場管理部門建立了暫住流動人口“市場準入制度”,即以辦理暫住證作為暫住流動人口進入市場經商、務工的前提條件,實現了對市場內暫住流動人口底數清、情況明。一是管理責任雙落實。派出所與市場、市場與業戶雙簽《責任書》,規定市場發展業戶、業戶雇用員工,均需首先查驗身份證、暫住證。指導市場管理部門設計制作了外來人員經營、務工信息登記卡,督促其對所有經營業戶外來人員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填寫信息登記卡,統一歸檔管理,并報派出所備案。二是管理隊伍雙促進。在強化派出所民警、協管員隊伍建設的同時,組織轄區市場建立了暫住流動人口自管自治隊伍。兩支隊伍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實現了轄區暫助流動人口專職管理與自管自治的有效銜接。三是培訓檢查雙保障。將參加暫住流動人口管理法律法規和治安、消防知識培訓,作為從業人員辦理市場上崗證的必要條件,考核合格方可上崗。平日,從業人員必須做到暫住證、上崗證、胸牌三證齊全方能經營,市場管理部門隨時對其進行檢查考核,對證件不全的,一律依規處罰。
二、強化協作互助,實現“無縫管理”。制定了嚴密的協作互助制度。一是社區民警之間協作互助。每兩名社區民警組成一個協作互助小組,聯合對轄區流動人口開展走訪登記,使其互相熟悉彼此警區,如其中一名民警遇有緊急工作安排,另一名民警可以及時進行補崗替位,確保了工作的連續性。二是分管所長與社區民警協作互助。由分管副所長帶領專管民警對社區民警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進行巡回檢查和考核把關,及時發現問題,幫助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協助整改,強化了工作執行力。三是轄區單位與派出所協作互助。在轄區大型房屋中介安裝了租賃房屋、流動人口信息采集終端,轄區內各大型商場依托濟南公安服務在線,通過用工單位暫住人口信息采集系統,實現了信息自行采集、實時傳輸。充分調動轄區廠企、物業、團體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積極向派出所提供暫住流動人口變動情況,派出所對其提供的信息及時核實登記,大大提高了派出所的信息采集效率。四是群眾與派出所協作互動。依托網絡通訊平臺,建立了手機短信、QQ群和網上派出所等群眾聯系溝通新渠道,隨時發布與流動人口相關的服務管理信息,廣大群眾也通過這一平臺,為派出所積極提供信息線索,實現了派出所與廣大群眾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互動交流。
三、強化網格管理,實現“全面覆蓋”。以社區為單位,將轄區劃分為若干網格,把信息的采集登記任務分散到各社區網格。實行“派出所分管領導—社區民警—流動人口協管員—流動人口密集單位或流動人口”的塔狀層級管理模式,塔式結構中的上一級對下一級實行動態監控、管理和服務,相關信息隨人口流動而變動,使管理責任人與管理服務區域、要素、時段一一對應,形成了嚴密細致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在轄區治安積極分子、樓院長、物業、中介從業人員中精選了一批綜合素質高、責任心強的人員,協助開展信息搜集與情報傳輸任務,為提高其積極性,該所在把市局劃撥的暫住流動人口專管經費全部用于協管員補助的同時,規定協管員每采集一名暫住流動人口信息,派出所再獎勵一元。年初,該所通過協管員提供信息,破獲了一特大盜竊電纜系列案件,抓獲了3名犯罪嫌疑人。
四、強化民生警務,實現“親情服務”。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開展了一系列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流動人口遵紀守法和維權意識。積極履行登門照相、預約辦證、送證上門等服務承諾,今年以來,該所主動登門為暫住流動人口采集照片信息628條,預約辦證56人。對在管理中群眾反映的暫住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難、入托難等問題,以及發現的有關民生問題,該所積極協調街道辦事處、轄區學校等相關單位,提供一系列便民措施。今年以來,該所共為暫住流動人口協調解決困難32件,提供法律服務22項,幫助調解各類糾紛11起,有效地維護了暫住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