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08-03
信息來源:
近年來,天橋區緊緊抓住全市實施北跨戰略的發展機遇,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區之路,以開發高層次人才和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為重點,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關鍵,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為根本,廣聚人才智力,激發人才活力,形成了人才工程順利實施、人才隊伍蓬勃壯大、各類人才凝心聚力,推動全區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良好局面。本期將展示天橋區人才工作的主要特點和經驗做法,與讀者共享。
建設人才聚集區 同心合力促發展
近年來,天橋區以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市北跨戰略實施和區委“打造城市亮點,重振工業雄風”的中心任務,精心實施系列人才工程,狠抓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充分發揮人才的引領支撐作用,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引才有“招數
”
搭建平臺。強化人才載體建設,全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2008年以前的空白發展到目前的8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了12家,2010年全區專利申請量列全省第9位。圍繞加快現代服務業、都市工業和化工及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發展,加快建成濟南化工產業園區、藥山科技園兩大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不斷提高承接科技孵化成果的能力,積極推進“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分層次引進50名能夠推動重點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優化環境。實施《關于引進人才實行政府特殊津貼的暫行辦法》,設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先后向300多名人才發放特殊津貼近100萬元。實行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資助政策,其中對新認定的駐區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區財政分別給予最高150萬元和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外地整建制遷入天橋發展的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最高給予100萬元一次性補助,今年還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重點實驗室的扶持建設。設立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先后發放獎金100余萬元,切實把“人才投入優先保證”要求落實到位。
搞好服務。建立創新創業扶持機制,在政策信息、項目申報、資金籌集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為優秀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平臺,2009年以來共幫助企業爭取市級以上科技項目34項,爭取科技支持經費730余萬元。注重優化人才服務機制,開辟為人才排憂解難的“綠色通道”,積極幫助各類人才解決工作生活中的難題。其中,對重點人才實行“點對點”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子女上學、戶籍辦理等方面的問題,解除他們干事創業的后顧之憂。
育才有“套路
”
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干部教育培訓方式,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重點工作掛職鍛煉,黨政人才隊伍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創辦企業家發展論壇,聘請著名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推薦青年企業家參加“名家帶學”活動,初步形成一支業績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對全區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優秀企業家隊伍,2010年有6家企業被評為濟南市先進民營企業,10名企業家被評為濟南市民營企業先進個人。加大衛生、教育等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力度,2010年共組織4900多人次參加各類專業技術考試,45歲以下、中級以上職稱、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專業技術人才比重逐年增長,結構趨于合理。加強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提升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
加大人才工程的引領力度。圍繞“打造城市亮點”的工作要求,實施“城市建設和管理人才培養工程”,投入150多萬元與上海同濟大學聯合舉辦城市建設與管理培訓班,培養了一大批懂專業、會管理的城建管理復合型人才。圍繞實施“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工程”,聘請全國知名教育專家成立“天橋教育發展顧問團”,在北師大等地舉辦“學校有效管理高級研修班”12期,累計培訓教職工3000余人次。大力實施“社區衛生”強基工程,全區46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山大二院、省中醫藥大學二附院等結成發展對子,累計培訓社區醫療衛生人才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改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建立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體現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標準,注重靠實踐和貢獻評價人才。對黨政人才,堅持“群眾公認”;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堅持“市場公認”;對科學技術人才,堅持“學術公認”,促進人崗相適、用當其時、人盡其才。全面啟動“天橋才俊”培養計劃,制定《天橋區優秀人才選拔管理辦法》,2010年對首批55名“天橋才俊”進行表彰,頒發了政府津貼,今年“七一”前夕還對10個人才工作先進集體、20個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形成了重視人才、發展人才的濃厚氛圍。
用才有“舞臺
”
暢通意見建議的表達渠道。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人才工作運行機制的意見》,建立區級領導聯系優秀人才制度,定期走訪慰問優秀人才,與他們溝通交流,聽取他們促進全區發展的意見建議,樹立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導向。組織各類優秀人才參與重大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攻關和學術活動,充分發揮參謀智囊作用,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突出高層次人才的項目支撐力度。切實發揮重點項目的人才聚集效應,其中天鵝棉機以百萬年薪從美國聘請的質量總監LeonardJoserphGilardi、濟南化工產業園區引進的產業規劃專業人才原菏澤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袁培琳、濟南市“5150”計劃人選楊林博士等,不僅實現了全區人才工作的重大突破,同時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發揮人才的示范帶頭作用。以“優秀企業家培養工程”為引領,激勵企業加大創新力度,2010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增幅達到4.86%,列全市第一名。其中濟南世紀華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斌被評為2010“影響濟南”年度創新人物。以“社會工作人才發展工程”為載體,組建“社工人才專家顧問團”,通過開展就業幫扶、情緒疏導、社會救助等工作,積極推動和諧天橋建設。借助“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計劃”,充分發揮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示范帶動作用,目前全區已建成都市農業園區7家,農業專業合作社42家,帶動了50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