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配套在變、城市環境在變、生活秩序在變、精神面貌在變、群眾評價在變……如果說青山綠水讓長清具備了山水新城的魅力,那么,創城正讓長清這座省會西部新城發生著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如萬事俱備下的一縷東風,讓長清建設現代化山水魅力新城的步伐再次加快。
在長清區委書記王勤光看來,長清區目前正處于加快建設現代化山水魅力新城的關鍵時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關系著廣大市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更關系著長清區的對外形象和發展大局。
文昌東苑原來是長清區一處典型的臟亂差開放小區。“過去小區道路坑洼不平,車輛亂停亂放,垃圾到處都是,不僅小區里沒法休閑娛樂,回到家都不敢開窗戶。”小區居民郭強對以前的生活環境有種不堪回首的憤懣,但這種情緒隨著創城逐漸消失。創城過程中,長清區對老舊小區進行提升改造,小區面貌煥然一新。“現在好了,不僅美化了環境、整治了秩序,還修建了社區服務中心,打牌、下棋、健身都免費,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在創城過程中,長清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狠抓問題整改。除了強化兩辦督查室和創城指揮部的督查督辦功能,還組織了人數眾多的市民拍客團、巡訪團、督查團,通過現場督辦、電視問政等形式,共同找問題、查不足。長清區還多次邀請第三方對各單位進行暗訪測評,對排名最后的街鎮和區直部門進行約談。通過直面問題,狠抓整改,化解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有力提升了城市環境面貌,贏得了市民的廣泛贊譽。
作為區委書記,王勤光多次帶領班子成員,深入一線指揮創城,親自上崗參與創城。7月25日19時,王勤光再次騎單車走街串巷,看市政、查秩序,針對問題找問題,對照不足找差距,現場督辦、立即整改。區領導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帶動起全區人民的創城熱情。各職能部門靠前工作、主動作為,廣大干部群眾積極響應、扎實工作,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不管節假日還是休息時間,到處都能看到“創城者”忙碌的身影。
在大學城商業街中心區域,由幾百個攤位自發形成的夜市長期以來存在占道經營、雜亂無序等問題,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及周邊居民生活,與此相關的投訴居高不下。“為了幾十萬師生居民,為了長清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要借創城之際徹底清除這一頑疾!”大學城創城指揮部下定決心,協調職能部門、走訪師生居民、聽取商販聲音、下發取締通知、制定周密計劃,指揮部做足了功課。6月23日15時,由大學城創城指揮部、區城管執法局、區公安分局、區交警大隊、區交通運輸局、區市場監管局、區食藥監局等16個部門300多人組成的聯合整治隊伍全面出擊,他們或巡查街巷、或堅守路口,直至深夜。從此,在整個最為酷熱難耐的盛夏,每當華燈初上、家人團聚之際,便是他們站崗執勤、默默堅守之時。他們以釘釘子精神、啃硬骨頭作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態度,群策群力、萬眾一心,最終把一個繁華優美、秩序井然的商業街交還給廣大市民。
每天交通高峰時段,在長清區各大路口,總會活躍著一批身穿紅馬甲、手拿小黃旗的交通志愿者,他們疏導擁堵車輛、勸阻違規行人、撿拾路邊垃圾,像一個個不知疲倦的陀螺,忙個不停。幾個月來,數以萬計的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職工志愿者紛紛投入到創城活動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正向的引導、正面的激勵,傳遞文明、播撒文明,成為長清一道亮麗的文明風景線。家住歸德街道的雷鋒戰友劉成德老人已經80多歲,但他仍然積極參與創城宣傳工作,“能為濟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添一份力量,弘揚正能量,我感到特別高興”。
長清區委副書記、區長趙居安告訴記者,通過創城,不僅創出了長清整潔的市容、井然的秩序、文明的城市形象,而且創出了長清的新氣象、創出了長清的精氣神、創出了長清的自信心,更創出了長清干部的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創出了長清干部的雷厲風行、苦干實干,創出了長清干部的責任和擔當。
如今,漫步在長清城區,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街頭巷尾風景如畫、商業街區經營規范、文明創建深入人心。說文明話,做文明事,不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助推社會文明進步,已成為每位長清市民的自覺行動。一個美麗、富強、文明、幸福的現代化山水魅力新長清正在全面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