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非共同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其中,“公共衛生合作計劃”指出,中方將參與非洲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能力建設;支持中非各20所醫院開展示范合作,加強專業科室建設,繼續派遣醫療隊員、開展“光明行”、婦幼保健在內的醫療援助,為非洲提供一批復方青蒿素抗瘧藥品;鼓勵支持中國企業赴非洲開展藥品本地化生產,提高藥品在非洲可及性。近3年來,中非公共衛生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中國醫療人員不僅救治了數以億計的非洲患者,更為非洲培訓了數以萬計的醫務人員,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中國醫療隊提升當地醫療水平
中國與加納合拍的故事片《埃博拉》日前簽約啟動。影片取材于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之際,中國醫療隊在西非國家開展救援的真實故事。
自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非醫療隊以來,有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向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醫療隊員累計2.1萬人次,診治患者2.2億人次,培訓各類衛生人才8萬人次。50多年來,有51位中國醫療隊員獻出生命,長眠在非洲大地。
近3年來,中國向40個非洲國家派遣由臨床專家組成的短期醫療隊開展“光明行”,讓14個非洲國家超過4000多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中國政府還先后在4個國家援建眼科合作中心,培訓了2100多名眼外科醫生、護士和管理專業人員。
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市西郊的中剛友好醫院在中國醫療隊入駐后,各科室診療水平逐步提高。在博茨瓦納首都哈博羅內,中國醫療隊為患者實施動靜脈內瘺手術,被當地同事稱為“創舉”;2017年7月,醫療隊完成南蘇丹第一例無痛胃鏡檢查……
中國第二批援助加納醫療隊隊長林純瑩在加納工作期間,體會到當地醫生學習和掌握心臟導管介入治療技術的迫切愿望,萌生了為加納培養心血管介入團隊的想法。2015年,中加西非心臟中心合作項目正式啟動。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資助下,先后有13位加納醫生及護士來到中國接受培訓。經過一年的學習,加納克里布教學醫院的弗朗西斯成為了加納第一位能做心臟導管手術的醫生。現在,加納已經初步擁有了一支優秀的心血管醫生隊伍。
中非衛生合作走深走實,無數非洲民眾因此受益。贊比亞衛生部長奇塔盧·奇盧菲亞說,贊中兩國在衛生領域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中國援助對贊衛生部門基礎設施和人員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方合作助力非洲疾病防控
非洲的瘧疾和艾滋病疫情是全球衛生治理的最大挑戰之一,給非洲國家帶來沉重負擔。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研發的青蒿素,為世界抗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青蒿素及其復合療法挽救了非洲數百萬人的生命。中國還首次在坦桑尼亞建立瘧疾綜合防控試點。
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中國通過舉辦非洲國家艾滋病防治官員研修班等,為非洲培養艾滋病防控人才。同時,中國還先后多批次派遣專家赴非洲工作,救治了大量艾滋病患者。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米歇爾·西迪貝說,艾滋病規劃署正在非洲建設一個200萬人的社區醫療隊伍,這是從中國“赤腳醫生”得到的靈感。
世界衛生組織瘧疾消除政策顧問高琪認為,中非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正形成一種創新合作模式,即國際規則、中國經驗、本地需求三者合一,相互協調。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即將召開,非洲國家期待非中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繼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