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26日晚投票通過總統波羅申科遞交的命令,因刻赤海峽局勢惡化而在部分地區實行為期30天的“戰爭狀態”。同日,俄羅斯外交部通過發表聲明和召見烏克蘭外交官對烏方提出抗議。分析人士指出,烏海軍船只穿越刻赤海峽引發的俄烏海上沖突,源于雙方對亞速海和刻赤海峽的主權之爭。兩國原本不睦的關系因此事進一步惡化,但鑒于雙方實力對比懸殊,爆發更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不大。
局勢緊張
事件發生后,俄烏雙方分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局勢趨于緊張。
俄外交部26日發表聲明說,烏海軍船只違反在俄領海內無害通過規則,俄外交部向烏方提出嚴正抗議。同日,俄外交部召見烏駐俄使館臨時代辦尼姆欽斯基,向其當面表達了抗議。
波羅申科25日晚分別主持召開烏軍事內閣會議以及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會議。26日一早開始,波羅申科同北約、歐安組織、歐盟等國際組織領導人以及美國、德國領導人通電話,就局勢交換意見。他還簽署了實施“戰爭狀態”的命令,烏議會當晚投票通過這一命令。
動機何在
亞速海是烏俄兩國共同擁有的一片封閉海域,僅通過狹窄的刻赤海峽同黑海相連。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矛盾曾于2003年爆發過一次,雙方后來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了危機,但兩國海上邊界線劃分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
位于刻赤海峽西面的克里米亞地區2014年經由公投脫離烏克蘭并入俄羅斯,特別是俄羅斯2016年開始建設連接克里米亞和俄南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刻赤海峽大橋并于今年5月通車之后,雙方在亞速海和刻赤海峽問題上的矛盾再次激化。
有烏克蘭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單方面在未解決歸屬問題的刻赤海峽上修建大橋,意圖獨占俄烏共有水域的主導權。為爭取打破這一被動局面,宣誓烏方權益,派遣海軍艦只打通從黑海港口敖德薩到亞速海的航路,成了烏方的必然選擇。
此外,俄方認為烏方此次行動還有其他目的。俄外交部聲明稱,烏方此舉是要加劇該地區緊張局勢,為他國加緊制裁俄羅斯制造借口,同時轉移烏國內對其內政問題的關注。
烏國家邊防局15日宣布,烏方已在亞速海扣押15艘非法進入“被占領土”克里米亞港口的外國船舶,但沒有說明扣押俄羅斯船舶的數量。俄總統普京隨后表示,烏方扣押俄方船舶是非法的。有觀點認為,俄方此次扣押烏方船只也是對烏方此前扣押俄方船只的回應。
影響幾何
分析人士認為,烏俄此次海上沖突盡管事發突然且呈現形式較為激烈,但雙方由此爆發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不大。
波羅申科此前就實施“戰爭狀態”解釋說,“戰爭狀態”不是要向誰宣戰,而是為了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是要在遭受來自俄方日益升級的“侵略威脅”的情況下提高烏防衛能力。
有分析指出,由于烏俄雙方軍力差距巨大,烏克蘭很難采取“以牙還牙”式的報復行動,更大可能是動用外交資源呼吁對俄實行更嚴厲制裁,從而達到對俄施壓的目的。未來雙方很可能會在國際社會斡旋下首先解決船只歸還、人員釋放和賠償損失等問題,相互指責對方違規的口水仗也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而亞速海和刻赤海峽歸屬問題則很難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有烏克蘭專家認為,烏方或將利用此次事件使亞速海和刻赤海峽問題進一步國際化,爭取國際輿論在這一問題上更多地挺烏;還可能利用這一機會在烏國內掀起更強烈的反俄情緒,在明年3月總統選舉和10月議會選舉前削弱親俄勢力,保障親西方勢力繼續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