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德國西部城市亞琛正式簽署《德國和法國關于合作和一體化的條約》(《亞琛條約》),著重強調德法兩國合作和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
有分析認為,受英國“脫歐”和歐洲難民危機等因素影響,歐洲一體化近年來遭遇挫折。被喻為歐洲一體化“雙引擎”的德國和法國簽署新的友好條約,有助于遏制歐盟離心傾向,將為歐洲一體化提供新動力。
德法簽署新條約為歐洲一體化發出更強聲音
《亞琛條約》被認為是1963年簽訂的《愛麗舍宮條約》的升級版。1963年1月22日,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與時任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在巴黎愛麗舍宮簽署法德合作條約即《愛麗舍宮條約》,兩國由此實現戰后全面和解,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的“法德軸心”正式形成。
據報道,新簽署的《亞琛條約》以《愛麗舍宮條約》為基礎,著力強化德法在歐洲內部合作和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亞琛條約》由7個章節共28個條款組成,內容主要涉及加強兩國在歐洲一體化政策方面的合作,包括推動共同外交和國防政策,加深兩國經濟的進一步融合,進一步加強邊境區域合作、建立德法經濟區等多個方面。此外,兩國還將在能源、氣候變化、文化和教育等領域加強合作。
默克爾表示,現在的歐洲已經不是56年前的歐洲,兩國應首先為肩負的歐盟責任做出承諾。《愛麗舍宮條約》沒有涉及德法兩國應在歐洲扮演怎樣的角色問題,而新條約將為歐洲一體化發出更強聲音,“我們要為歐洲一體化帶來動力”。馬克龍則表示,“歐洲受到英國‘脫歐’和民粹主義的沖擊,面臨著超越國界的挑戰,法國和德國必須擔起責任,引領歐洲一體化發展。”
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州長拉舍特認為,《亞琛條約》對所有國家開放,并歡迎歐洲其他國家的加入。條約的簽署將極大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兩國也借此展現出在困境中的行動力。德國外長馬斯表示,“通過簽署條約,兩個國家證明自己正在為一個具備行動能力的強大的歐洲而拼搏,為世界和平、為以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而奮斗”。
“沒有法德兩國密切深入的合作,就沒有歐盟的未來。”法國國際問題專家、巴黎政治學院教授貝特朗·巴迪對本報記者表示,《亞琛條約》的簽訂傳遞出法德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建設的強烈信號,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作為兩個足以支撐歐盟前進與發展的大國,法德組合被寄予厚望。”巴迪認為,這份條約在此時簽署,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向外界展示除了民粹主義之外,歐洲還有其他的選擇。
歐洲一體化要順利前行更需要尋找新動力
近年來,歐洲一體化內外環境更為復雜。從外部環境看,全球形勢復雜多變,新興市場國家加速崛起,歐美關系漸行漸遠,國際秩序亟待洗牌。從內部發展看,歐洲一體化面臨英國“脫歐”、難民危機、民粹主義抬頭等諸多挑戰,離心力上升,利益分化加劇,用一個聲音說話不再是理所當然之事。
歷史上,德法“引擎”一直是推動歐盟建設的重要力量,但2009年歐債危機以來,兩國力量對比和心態發生變化,未能形成合力。德法兩國還因各自國內政治等原因,難以在歐盟層面展現領導力,歐洲一體化陷入新的困境。
2017年5月,打著“親歐牌”的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給熄火多年的法德“引擎”帶來新動力。馬克龍提出重塑歐盟的宏大構想,得到德國響應。隨著歐洲經濟近一年多來出現顯著復蘇勢頭,外界對德法組合抱有不小期待,寄望其能夠在“后英國‘脫歐’時代”繼續重塑歐洲,繼續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
有分析認為,《亞琛條約》能否像它的前身《愛麗舍宮條約》那樣推動歐洲一體化,還有待觀察。從表面上看,領導力缺失是歐洲一體化進程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但歐洲一體化失去動力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歐洲各國民粹主義思潮的抬頭和極右翼政治勢力的不斷興起。
有媒體分析,作為歐盟內兼具實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國家,德法組合團結協作是推動歐洲一體化加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德法“引擎”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一度發揮主導作用,但后來有弱化趨勢。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歐盟的凝聚力,將考驗德法兩國領導人的智慧。
目前,德法兩國在歐盟事務中的領導地位遭遇一些歐盟成員國的挑戰。意大利內政部長薩爾維尼在波蘭訪問期間明確對德法簽署新條約表示反對,并直言希望通過建立意大利—波蘭軸心去挑戰法國和德國在歐盟的主導地位。
法國《費加羅報》稱,《亞琛條約》只是對現有合作的補充和細化,缺乏實質性進展,特別是在事關歐盟問題上,該條約沒有具體討論移民問題、歐盟機制改革、歐元區改革等歐洲民眾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德國“明鏡在線”網站報道稱,《亞琛條約》中的內容也不足以解決全球性問題,無法讓歐盟在國際舞臺上獨立發揮重大作用。此外,德法兩國還在防務與軍備方面存在很深的分歧。
德法兩國國內也傳出對新條約能否得到真正執行的疑慮。“明鏡在線”網站稱,無論是默克爾還是馬克龍現在都不在各自權力的巔峰。馬克龍在努力化解“黃馬甲”示威運動中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而默克爾則已走到其總理任期的末段,她已宣布到2021年退出政壇。《亞琛條約》內容能否真正落實,仍存疑問。
輿論分析指出,如今的歐洲一體化進程更加需要法德合作提供動力和方向,但僅靠德法兩國的力量,還無法拉動龐大而沉重的歐盟。歐洲一體化要順利前行,更需要統籌和平衡歐盟成員國國家利益和歐洲整體利益,并在民眾的歐洲認同和國家認同之間,尋找新的平衡、獲得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