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疑是聯合國一個非常重要和積極的成員。”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世禮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聯合國和多邊體系中,中國正在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
羅世禮認為,當今世界面臨諸多嚴峻挑戰,解決諸如發展赤字等全球性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團結起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推動各國共同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設立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通過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等機制推動南南合作……中國用實際行動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對現行國際體系的有益補充。”
自1990年以來,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截至2018年5月,中國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7萬余人次,先后派出維和警察2700余人次,參加了約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從維護世界和平角度看,中國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羅世禮強調:“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促使聯合國作用得以加強。”
羅世禮認為,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主動作為,積極承擔了相應責任。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這種發展速度在人類發展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正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例如向低碳社會轉型、積極投資并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羅世禮說。
羅世禮帶著記者進入辦公樓內的走廊。墻上懸掛的一幅幅照片,生動地講述了中國人民脫貧的鮮活故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它生動地體現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的承諾。”羅世禮指著云南少數民族婦女進行手工藝創作的一幅照片說:“可持續發展應該惠及每一個人,無論他們的背景、種族、性別,也無論他們來自哪里。”
“過去40年間,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是如何做到的?近年來,在談論中國發展時,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關注這個問題。”羅世禮說:“我認為這和中國的發展理念有很大的關系。中國所踐行的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有著統一的目標。例如,通過產業扶貧,農業改革的紅利不僅惠及農業領域,還廣泛惠及制造業等領域。”
據羅世禮介紹,聯合國最近與各國政府合作完成了一本書,介紹相關國家的減貧經驗,其中也包括中國。“這本書并不是簡單地做一些淺顯的綜述,然后再把它復制、移植到其他國家。實際上,我們同中國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合作,更全面、更深入地對中國的減貧經驗進行研究。對于其他國家而言,這顯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019年4月,中國將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希望借此機會,各國能就可持續發展達成更多合作共識。”羅世禮說:“為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們需要新的平臺,讓各國走到一起,包括提供新的融資渠道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做到了,它正日益成為推動全球治理不斷完善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