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兒童權利公約》通過30周年紀念活動,呼吁世界各國恪守承諾,為保障所有國家所有兒童的權利作出新的更大行動。
《兒童權利公約》于1989年11月20日由聯合國大會通過,涵蓋兒童社會、經濟、文化、公民與政治權利,是迄今為止得到最廣泛批準的人權公約。美國是唯一一個未簽署該公約的國家。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基會)發布的最新數據,該公約簽署30年以來,兒童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自1990年以來,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在30年間降低了約60%,兒童營養不良比例幾乎減半,小學適齡兒童的失學率從18%下降至8%。
兒基會同時指出,全球在兒童權利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并不均衡,仍有大量兒童飽受戰亂、疾病、失學之苦。除了健康、營養和教育等傳統領域的挑戰外,氣候變化、網絡欺凌等日益成為不容忽視的新挑戰,使兒童的未來蒙上陰影。當天教科文組織的紀念活動就相關議題進行討論,希望激勵各國廣泛參與、投入更多資源,將《兒童權利公約》的愿景轉變為現實,惠及全世界所有兒童。
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當天活動并發表講話,表示將“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減少兒童遭受的暴力、保障兒童權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則強調要采取更多行動保障所有國家所有兒童的受教育權,“我們需要信守承諾、再接再厲,保障兒童權利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當天的紀念活動同時關注兒童面臨的暴力問題。馬克龍在講話中宣布了一項旨在終結兒童遭受暴力的三年計劃。日前發表的“2019年法國兒童權利年度報告”指出,法國每5天就有一名孩童死于家庭暴力;在巴黎,每晚有700名兒童跟著父母流落街頭,2萬名未成年人和家人睡在庇護所。
以《兒童權利公約》通過30周年為契機,兒基會還發布一份報告呼吁各國進一步落實承諾、加速推進兒童權利保障具體工作,同時還會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到方案設計中。“當前,保障兒童權利正處于十字路口,面臨新的挑戰。各國需要將承諾轉化為具體行動,投入更多創意、技術、資源等,才能在未來30年取得更大進步。”兒基會執行主任亨麗埃塔·福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