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正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積極努力,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賞。正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第三十三屆非盟峰會上,聯合國、非盟領導人等紛紛聲援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并主張防止侮辱性言行和謠言的發生。
出席峰會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為控制疫情蔓延盡了最大努力,這很不容易。國際社會應團結合作來共同應對疫情。他還警告,外界不要對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行污蔑和攻擊。
第七十四屆聯大主席穆罕默德—班迪表示,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要加強團結合作,避免謠言。他還對中國在疫情信息發布方面的做法表示贊賞。
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說:“這一刻,我們與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朋友感同身受,我們和他們團結在一起。”
峰會期間,非盟執行理事會還發表公報強調,非盟各成員國外交部長對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一致聲援。
事實上,多國政要、專家學者和主流媒體認為,面對公共衛生危機,采取過度應對措施和歧視行為,不僅無助于疫情防控,反而會干擾正常人員往來和貿易活動,使形勢進一步復雜化。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日前強調,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錯誤信息會加大醫衛人員的工作難度,并向公眾傳播恐懼、引起混亂。世衛組織目前不僅僅是在與病毒斗爭,還在與散布虛假信息、破壞疫情應對工作的人員斗爭。
埃及《金字塔報》記者馬哈穆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當前,過度恐慌毫無意義。各國應當冷靜團結,而非乘人之危。全球化時代,各國命運緊密相連,應該形成合力,攜手共渡難關。”
“中國正全力以赴抗擊疫情,高效有序的治理能力令人贊嘆。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短時間內陸續交付使用,醫學專家日夜攻堅,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努力。”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納迪亞·赫爾米認為,國際社會應團結一致,勁往一處使,而不是落井下石。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治”報道稱,越來越多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和政府官員認為,美國政府采取的限制入境等做法將削弱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努力。一些美國國會議員認為此舉是人為制造恐慌,美國一些工會呼吁政府采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并警告當局在描述疫情時不要有歧視行為。
美國耶魯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所長薩德·奧默爾表示,美國政府的過度反應舉措阻礙國際正常人員往來與合作,不僅損害自身經濟發展,還會對防控疫情造成負面影響。
英國金斯頓大學微生物學教授馬克·菲爾德認為,各國應該理性、科學判斷和應對疫情。得益于中國快速公布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以及中國應對疫情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國際社會有充分信心戰勝疫情。
《菲律賓星報》專欄作家李天榮說:“在疫情面前,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的唯一途徑。”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認為,中國在極短時間內動員全國力量和資源抗擊疫情,為世界更好應對疫情作出重要貢獻。個別國家采取的過度應對舉措與世衛組織專業意見相悖,各國應當堅決反對任何偏見和歧視。
荷蘭首相呂特表示,任何歧視傾向都是“令人反感”的。他呼吁民眾相互支持,共同反對歧視和過激行為。荷蘭醫療護理與體育大臣布勞恩斯也公開呼吁反對因疫情而引發的歧視行為。他表示,文明社會不應出現這樣的不文明現象,人人都有責任去防止類似行為的發生,他將繼續在其他場合重申抵制歧視的呼吁。
“面對疫情,中國政府堅持公開透明,同世衛組織及其他各方通報和共享信息。中國政府采取的果斷、全面防控措施將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希臘中國問題學者喬治·佐戈普洛斯表示,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國際社會保持團結合作至關重要,過度反應、恐慌和歧視比疫情本身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