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文化部日前宣布將提高馬丘比丘印加遺址的游客數量限額,由此前的每天2244名上調至每天3500名。受疫情影響,馬丘比丘印加遺址2020年上半年暫時關閉,重新對外開放后一直嚴格控制每日游客數量。
馬丘比丘印加遺址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所處自然環境脆弱敏感,易發生泥石流、滑坡、山火等災害。此前,由于旅游業的過度開發,當地面臨的生態環境挑戰日益嚴峻。自2007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次建議將馬丘比丘印加遺址列入瀕危遺產名單。
為對遺址實施有效保護,秘魯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舉措,除控制景區游客數量外,還縮短單位游覽時間,既保護了景區環境,又提升了旅游體驗。從2019年起,馬丘比丘印加遺址實行全面預約購票政策,游客必須在所預約時段、由當地專業向導帶領進入景區,并且每名游客的停留時間不能超過4小時。當地在保護馬丘比丘印加遺址的同時,還引導游客用省出的時間游覽附近景點,推動當地旅游業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遺址所在的馬丘比丘區政府以碳中和為目標開展了多項工作。據區長巴卡介紹,在秘魯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指導下,當地正在執行一項名為“馬丘比丘與100萬棵樹”的再造林計劃,規劃面積近780公頃,旨在修復區域內退化的生態系統。植被恢復主要選用本土植物,首批10萬株幼苗已于2020年種植完畢。
當地還采取措施對廢棄物進行有效回收處理。2019年4月,馬丘比丘建設了一座有機廢物處理廠,能夠將垃圾轉化為生物炭,用于當地農耕,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當地企業使用處理過的碎玻璃來生產沙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從河里抽沙對流域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馬丘比丘還擁有一處生物柴油廠,能將餐廳和家庭使用過的廢棄油脂轉化為生物柴油,有效減少了直接排入河流的廢棄油脂量。
由于保護措施得力,馬丘比丘印加遺址日前獲得環保機構認證,被授予碳中和旅游目的地證書。當地政府承諾,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4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