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研智能手表關鍵部件導電陶瓷傳感器產業化的葉超超、致力于動畫骨骼系統技術開發與應用的郭亞承、深耕單細胞多組學檢測系統的劉杰、研究代謝病治療工程化益生菌的呂軍鴻……11月17日,在智慧與激情交織的火花中,第七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圓滿落下帷幕。一個又一個代表槐蔭區出賽的創新人才與高精尖項目令人印象深刻。
本次大賽,槐蔭區最終征集來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現代農業與新能源等五大領域共計270余個項目參加預賽,15個項目闖入決賽。截至目前已落地項目22個,落地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充分彰顯了槐蔭區不斷通過人才建設積累的厚重人才底蘊。
厚重的人才底蘊得益于近年來槐蔭區持續拓展引才視野,放眼全球攬才納智。圍繞“342”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產力培育,聚焦醫養健康、智能制造等優勢主導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完善“雙招雙引”協同推進機制。同時,積極創新引才模式,以“人才+項目”為抓手,精準吸納海內外創新創業力量。
“能夠代表槐蔭區參加本次大賽真的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歷!從最初報名到決賽,每一步都充滿了趣味和挑戰。在與其他選手的交流、競爭中,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看到了這座城市的熱情和包容。”本屆大賽獲獎選手郭亞承在賽后告訴記者,他的公司濟南楓糖動漫科技近日剛剛在槐蔭區落戶。他坦言,是槐蔭區對人才的支持與尊重、優秀的營商環境以及出色的交通區位優勢打動了他。
郭亞承的故事,是槐蔭區與眾多創業者結緣的生動寫照。槐蔭區用十足的誠意讓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在這片熱土扎根生長,共同譜寫著城市與人才雙向奔赴的美好篇章。截至目前,槐蔭區人才資源總量共計22.6萬人;兩院院士、國家級人才工程等省級以上領軍人才270余人,市級以上領軍人才320余人。
人才的紛至沓來,得益于人才對槐蔭區的認可,槐蔭區對人才的支持與尊重在服務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槐蔭區秉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理念,為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店小二”“保姆式”跟蹤服務。從主動對接、了解意向需求到整合區域資源、配備最佳場所,再到一站式注冊落地,大大節省了各類試錯成本。同時,積極聯系市、區各級金融機構召開大賽項目金融對接會,緩解人才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此外,打造“海外高層次人才保育箱”等多個優質孵化器、載體,加快實現“轉化-孵化-產業化”蝶變,為創新創業提供有力支持。來自英國的儲能項目投資回報分析系統項目負責人朱文韜表示,海外高層次人才保育箱孵化器為海外回來的人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創業發展環境,不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更提供了金融、就業、法律等全方位服務,讓其更好更快地適應環境。
人才和項目引來了,如何“留得住、發展好”才是關鍵。在槐蔭區的眾多人才中,青年人才的比重正在迅速提升。在這個“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時代,槐蔭區正憑借自身的“人格魅力”“捕獲”青年人才的芳心。究其原因,不得不提槐蔭區積極創建的青年友好型城區。自2021年創建青年友好型城區以來,落戶青年人才近3萬人,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槐蔭正在走來。
近年來,圍繞重點產業領域,槐蔭區出臺“智匯槐蔭”人才政策22條、科創10條,從人才引進、科技創新、平臺搭建等領域給予扶持。分層次建立“金種子”人才儲備庫,搭建重點人才工程申報梯隊,定制人才個性化遞進培養方案,2023年入選國家級人才工程6人,實現國家級人才量質齊升。舉辦青年人才創業大賽、專場招聘會,對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低息貸款等支持。
同時,槐蔭區全力建立全鏈條服務推進機制。打造人才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綠色就醫、人才貸、人才安居等全周期服務體系,推動槐蔭區成為人才集聚高地。實施人才安居低息住房貸款激勵計劃,發放人才購房低息貸款過億元,走出“政府主導、金融助力、人才受益”新路子。打造“槐蔭人才賦能港”和“青年人才創投服務基地”,搭建人才創業投融資平臺,幫助企業申請人才貸7000余萬元。
誠心引才、熱心留才、傾心育才、真心愛才。在槐蔭區這片充滿希望和夢想的沃土上,眾多人才將與槐蔭攜手共同創造更大成就,綻放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