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濟陽區將主題教育與惠民生緊密融合,綜合運用走訪式、體驗式、蹲點式等方法,扎實開展“四下基層”和“大走訪、大調研”,從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問題抓起,抓實抓細每一件民生實事,以主題教育力度提升民生福祉溫度。
“社區合伙人”機制是濟陽區在“大走訪、大調研”中探索出的社區治理新方式。由于社區服務資源欠缺、服務力量不強,存在社區服務與居民需求不對等的情況,濟陽區積極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方式,探索建立社區“合伙人”工作機制,引導經營主體、社會組織及其他治理主體共同參與基層治理和服務,集聚更多社會資源和力量形成為民服務優質有效資源清單,努力做到讓社區有限資源在為民服務中發揮最大作用。
如今,濟陽“社區合伙人”的“朋友圈”逐步擴大,公益服務隊伍達到110余支,“比鄰醫館”“湖畔書屋”等176個志愿服務項目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商圈共融、商企共益、商居共治成為社區新風尚,社區治理工作變得更有溫度、更有活力,社區服務越來越優質,基層治理越來越民主,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濟陽區在市委第八巡回督導組督促指導下,同題共答、同向發力,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一線現場,開展問題大走訪大調研、大起底大排查,落實“四下基層”工作,及時建立問題建議分類建賬整改工作體系,做好問題收集派發,全區各級各單位主動認領、對號入座,逐一形成問題清單、對策清單、責任清單,有序有力推動問題整改到位,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針對“大走訪、大調研”中發現的消費品進村難、農產品外運難和村民收取快遞不方便的問題,以及公交、快遞公司遇到的運營困境,濟陽區積極整合資源,探索農村客運、貨運、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新模式,全力推動構建覆蓋城區、街鎮、村居的三級物流體系,以“小快遞”撬動“大融合”,統籌解決群眾出行、物流配送、寄遞服務三個“最后一公里”問題,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城鄉公交、郵政站點運力資源共享共用,濟陽區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青松表示,“利用公交的‘腿’,借助郵政的‘點’,暢通物流的‘網’,不僅能提高公交利用率,也能節省快遞投送成本,還能提升農村物流服務水平。”
10月12日,濟陽區舉行“客貨郵”融合發展啟動儀式,組織職能部門、街鎮、郵政公司互相配合,推動運用城鄉客運閑置運力發展“客貨郵”合作。目前,濟陽公交公司與5家快遞公司合作,開通5條“客貨郵”融合發展線路,全區現已建成村級物流網點536個,郵政快遞與客運企業走向雙贏,促成帶動了客運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農村郵件投遞時限由原來的2至3天變成了當日達、次日達,村民收取快遞、寄送物品也更加方便了。
深入基層,貼近群眾,民有所呼,我有所為。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濟陽區緊盯22個方面調研重點,深入一線抓好調查研究,梳理形成醫療、文體、教育等7大領域民生問題4176項,目前已解決問題3956項,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實惠和變化。下一步,濟陽區將繼續聚焦群眾所需、民生所盼,把為民辦實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以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成效,推動主題教育不斷走深走實、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