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項目、大項目節節突破,氣勢如虹,闖出全區經濟發展“新天地”!今年以來,濟陽區認真落實全市“項目深化年”工作要求,錨定全區“12345”發展思路,扎實開展“十大攻堅行動”,全力抓項目、穩經濟、挑大梁,各項工作實現爭先進位、跨越提升。濟陽區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工業、投資、消費、外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18項重要經濟指標中7項位列全市前五,12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項目深化”抓項目、強支撐 新簽約項目55個、261.72億元
項目建設是經濟運行的“生命線”,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濟陽堅持以“項目深化年”為總牽引,全鏈條抓好項目謀劃—落地—建設—見效—服務,抓項目的實際成效穩住了全年經濟發展基本盤。
把準招商“坐標”,聚焦招商“鏡頭”,攥緊招商“拳頭”。聚焦四大主導產業,開展各類招商活動30余次,新簽約項目55個,總投資261.72億元,其中過10億元項目6個,過億元項目33個;實際使用外資7076萬美元,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二。
招得來,更要落得下。濟陽不斷提速項目落地,144個區級重點項目中61個項目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14個省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24.3%,濟北電建、歐銳激光等8個項目拿地即開工,科邁隆、立德裝備等16個項目建成即投產。
不僅如此,濟陽深入落實“5444”項目謀劃法,新策劃儲備項目310個,總投資680.45億元,零碳生態循環EOD項目入選國家環保金融項目庫,全產業鏈現代設施農業項目納入農業農村部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儲備清單。
一往無前跑項目,一鼓作氣建項目,一以貫之抓項目,蜂擁而來的大項目、好項目集聚成勢,推動濟陽各大產業平臺載體跨越發展。1—10月份,濟北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8.7%、33.2%、78.6%。
以濟北開發區作為承載地的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乘勢而上,高規格舉辦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建設推進會,新引進臺資及關聯項目41家,累計引進臺資企業114家,投資額超過26億美元,成為全省服務臺商樣板區。
“改革創新”增動力、激活力 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0.5%
“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濟陽用足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帶動全局發展,全區創新活力不斷迸發、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著眼傳統優勢產業,深入實施“觸網登云”“智改數轉”等工業技改計劃,大自然、矗峰、歐銳、金曄等骨干企業紛紛增資擴產、裂變發展,創造了近年來規上工業利潤率始終保持15%以上的優異成績,位居全市首位,“來了不想走、投了還想投”成為濟陽營商環境最具說服力的金字招牌,1—10月份,濟陽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0.5%,位居全市前三。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也在不斷壯大。積極對接融入起步區,濟陽啟動4200畝土地的征收報批工作,推動比亞迪增資擴產項目簽約落地,累計簽約落地延鑫、延鋒、拓普等比亞迪配套產業鏈項目20余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優勢。
抓好特殊食品城建設,成立營養與健康產業協會,組建沿黃九市特殊食品產業聯盟,舉辦第一屆益生菌發酵中藥論壇,推動多款特醫產品進行批號申報,亞細亞、嘉能嘉等重點項目實現主體封頂。
改革創新,人才先行。堅持“以用為主、突出特色、精準有效”原則,深入實施“建設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人才集聚平臺”黨委書記人才項目,高標準承辦舉辦第七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蘇州賽區預賽和濟南第二屆“海右人才節”等各類人才活動30余場,探索實施液壓升降機械、食品飲料加工、種苗產業、黃瓜產業4項創新試點,建立“濟陽區特聘專家人才庫”,建成“聞韶人才會客廳”“人才公園”等陣地,人才發展生態持續優化。
有了人才支撐,各大創新主體如泉涌。完成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15家,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7家、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33家、市級瞪羚企業10家,大自然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旺旺、七運集團、魯得貝照明被認定為山東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改革創新之風勁吹濟陽大地。
“攻堅突破”破制約、解難題 “十大攻堅行動”創造過硬業績
打硬仗、啃“硬骨頭”,推進大事、要事、難事。今年,濟陽把“攻堅突破”作為年度主題,提出全區“十大攻堅行動”,釋放出攻堅克難、跨越崛起的最大動能。
聚焦交通不暢問題,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穩步推進黃河大道北延項目、濱河片區路網建設,繞城高速大北環建成通車,濟南軌道交通濟陽線城區段完成主體工程量93%,內暢外聯、快捷高效的交通路網體系加速形成。
聚焦補齊城鄉基礎配套短板,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新建公園游園3處、綠道6公里,有序實施6個“一鎮一園”項目、7個“一村一業”項目并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完成57個村生活污水治理、58個村供水管網改造,群眾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聚焦文化“兩創”,做強城市軟實力。近年來,濟陽深入挖掘、傳承、發展緊鄰黃河地域文化資源、北緯37度黃金緯度線自然稟賦、省會新區發展機遇等地域歷史文化資源,并將其概括為“一河一線一新區”特色人文基因,以文化軟實力賦能發展硬實力。具體實施上,結合深入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融入”,積極推進“九曲黃河萬里情”文旅項目,打造“濟北手造”產業鏈,試點文化社區建設,成功舉辦濟陽首屆半程馬拉松、啤酒音樂節等節慶活動,“濟陽@黃河”“品味四季 樂享濟陽”等文化品牌進一步叫響。
聚焦民生實事,提高居民幸福感滿意度。新增中小學學位1620個,醫保跨省異地直接結算率達到90%以上,發放高齡津貼33692人次、1139萬元,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高。深入開展“保民安·悅民心”主題行動,八類案件破案率保持100%,破案率、警種辦案率全市第一。
“攻堅突破”成效顯著,更在于鍛煉了一支干部隊伍。緊緊盯住“人”這個關鍵因素,從嚴從實抓班子、帶隊伍,常態化開展專題調研,深入實施“攻堅先鋒”培育行動,有效提振了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精氣神。實施“專家型”干部培育計劃,積極舉辦項目建設、鄉村振興、新興產業等專題培訓,搭建干部“領題攻堅”等實踐實戰平臺,一大批黨員干部在攻堅克難中強壯了筋骨、增長了才干。
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支撐。2025年,濟陽將堅持“項目為王”理念,聚焦“奮力沖刺”年度主題,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在“招商突破”中克難奮進,在“項目提速”中砥礪前行,不斷開創高質量北部中心城區建設新局面,為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