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4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以及2024賽迪百強區,歷城區上榜。
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是支點,產業布局是撬桿。
近年來,歷城區積極引導創新資源與產業需求高效對接,將各級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以“新”促變,引領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自2022年以來,歷城區連續兩年入選全國創新百強區,區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全區研發投入從36.3億元增長至42.89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46%,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150家,截至2023年底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700家;作為“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區”,2023年全區技術合同額達到117億元,同比增長47.8%。
布局重大創新平臺體系 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在全球高性能計算大會發布的最新存儲系統IO500榜單中奪冠,納入鵬城國家實驗室網絡節點;泉城省實驗室成功承辦第54屆亞太先進網絡學會學術會議;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啟動建設低溫超導測試平臺,AMS數據分析研究中心位列全球第三,擁有目前世界上最豐富的精確宇宙線數據……在歷城,多個基礎性、前瞻性、引領性創新平臺“亮點頻出”、提能升級“步履不停”。
近年來,該區堅持聚焦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網絡安全、空天信息等重點產業,構建多元互補、開放共享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發揮各平臺引領作用,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目前全區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家、省實驗室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32家,研究領域涉及新材料、5G+先進控制技術、小麥育種、創新藥研制等,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策源地。
同時,該區積極扶持壯大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等現有新型研發機構,并充分發揮新型研發機構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優勢,緊密圍繞全區主導產業建造新平臺、塑造新優勢。目前已積極推動“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濟南晶谷研究院、濟南生物醫藥產業研究院落地建設,為轄區半導體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蓄勢騰飛奠定智力基礎。目前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共103家,其中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0家,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礎不斷夯實。
緊密企業實際和市場需求 破局制約經濟發展難題
2023年,歷城區“以公網無線信號為輻射源的無源雷達技術研究”“基于快凝型綠色新材料創新應用的裝配式建材裝備低碳升級關鍵技術和應用示范”成功獲批濟南市“揭榜掛帥”項目;2022年以來,歷城區3個項目獲批重大科技創新工程、2家企業獲批農業良種工程,比往年大幅提高并在全市領先;41個項目獲批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優勢科技項目不斷涌現……
相比于政府出題、企業揭榜的方式,該區選擇積極推進企業出題、科技界答題方式,讓企業實際和市場需求緊密契合,從而集聚優質創新資源解決制約全區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
為此,該區聚焦實體經濟領域,推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服務向企業集聚,科技型企業隊伍迅速壯大。目前該區高新技術企業達700家,較2021年增加319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890家,較2021年增加360家,兩年時間,數量接近翻番。同時,積極培育中小企業。2022年以來,該區1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新增規上企業的63.2%,成為拉動該區實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此外,加大孵化力度,打通“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鏈條式產業發展平臺,現有各級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共30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5家、國家級孵化器1家。
打破科技成果信息壁壘 融合創新鏈與產業鏈
為打破科技成果供需信息不對稱壁壘,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緊密融合,歷城區聚焦創新核心需求,開發“歷城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該平臺涵蓋成果轉化服務、高企培育服務、專家庫、科技資源庫四個主要方面模塊,同時為用戶提供科技政策、科技資訊、項目申報等“第一手”信息資料,目前與幾十家科研機構及高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超過600家科技型企業注冊使用。在線下打造“稼軒會客廳”“專家學者歷城行”2大科技成果轉化品牌,多次對接山東大學、齊魯工大(省科學院)、省農科院、濟南大學等區內外高校院所,針對半導體、新材料等產業領域常態化開展成果挖掘和轉化服務,助力24家企業與高校院所通過共建實驗室、聯合開展技術項目等形式達成合作,固廢基工業副產石膏輕質內隔板制備技術等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正在高效推進中。
與此同時,歷城區瞄準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加快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2023年成功獲批1家市級概念驗證中心,推薦省科學院中試基地成功備案省級示范基地,推進濟南晶谷研究院等中試熟化基地建設,為優秀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邁向“市場化”搭建橋梁。
持續優化的成果轉化環境、服務體系及轉化渠道,使各類創新主體主動創造和轉化高質量科技成果的積極性持續提高,讓科技成果加速“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