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山東省召開推動城鄉融合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歷城區作為全省5個區縣代表之一進行發言。
從2020年到2023年,歷城區4年內3次獲評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連續3年入選賽迪全國投資競爭力百強區;今年,該區入選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發展試點”。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的“逆風前行”,歷城區地區生產總值連續4年超千億元,站穩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位置,更需要能力、動力與魄力——
“堅持把項目招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手、勝負手,因地制宜、緊盯前沿,推動生態、集群發展,不斷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根基。”在發言中,歷城區委書記張軍道出了穩中求進發展之要: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厚植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回望歷城區縣域經濟近年來的發展之路,正是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動實踐。
產業結構改革 筑起新質生產力“縣域高地”
縣域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產業結構是關鍵。
對于曾經的老工業區歷城來說,新舊動能轉換是必經之路,找準定位、借勢發展是長遠之計。
近年來,歷城區錨定“實業興區”“工業強區”,發揮優勢,圍繞大局錯位發展,持續推動數字經濟、生物醫藥、貿易物流和新興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建成啟用了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生物醫藥港、國際陸港等高能級產業載體;引進了南砂晶圓、國藥器械、前海數貿等行業領軍企業。過去3年,歷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稅收和占GDP比重分別下降8.7%、15.2%和3.8%,制造業、貿易業占GDP比重分別提升2%、1.6%。
同時,在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中,歷城區同樣不居人后。
“濟南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已然形成帶動全市乃至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正在建設中的濟鋼防務空天信息產業基地二期項目,是濟南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成功落戶臨港經濟開發區的齊魯光谷,助力濟南打造“中國激光第三極”;成功舉辦的2024年穿越火線職業聯賽春季總決賽,助推歷城打造“北方電競第一城”……
緊盯“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三大關鍵,歷城正在努力成為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的“縣域高地”。
招商變“搶商” 積蓄發展新勢能
縣域經濟發展動能充足,招商引資是關鍵。
今年以來,歷城區新增市場主體1.9萬家、累計超過22.4萬家,新增數量和總量穩居濟南第一。
對于瞄準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的歷城區來說,“招商”已不足以滿足其發展需求,該區動員社會力量,打出招商引資新攻勢,靠實力“搶商”。
該區擺出招商“最強陣容”:鍛強“主力軍”,四大主導產業招商專班、經濟部門、開發區、區屬平臺、駐京滬深聯絡站協同發力,一體化推進招商工作。攜手“合伙人”,面向駐區高校、行業協會等,選聘“城市合伙人”90名,校友招才引智大使10名,帶動齊魯財金、省環科院等多家優質企業落戶。擴展“朋友圈”,發起成立黃河流域“算網”聯盟、“濟南—長三角”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發展聯盟、濟南市電競游戲產業聯盟,不斷延伸投資推廣觸角。
同時,沖破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打響打贏有效投資攻堅戰。“按圖索驥”鏈式招商。數字經濟領域,吸引中科曙光、中晶芯源等40余家領軍企業集聚,形成碳化硅、視覺圖偵傳感等6個產業鏈條;生物醫藥領域,引進國藥器械、貝海生物等30余家重點企業,形成精準醫療、醫美抗衰等4個產業集群;智能制造領域,以邦德激光全球總部為引領的齊魯光谷,將助力濟南打造“中國激光第三極”。
三個緊密融合 夯實協同發展基石
縣域經濟發展協調均衡,城鄉協同、產城融合是關鍵。
今年,歷城區重點推進城鄉要素、產業、設施“三個融合”,形成“融合互補、全面繁榮”的一體化新格局。
在促進要素融合方面,統籌推進農民進城和人才下鄉,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強化金融支農服務,讓人“動”起來、讓地“活”起來、讓錢“流”起來。
在產業融合方面,重點發展都市農業,精耕細作草莓、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加大農業龍頭企業、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培育力度。在特色農產品產業的有效帶動下,2023年該區現代高效農業增加值6.75億元。此外,精心打造彩石精品民宿群、港溝康養基地、荷花路農文旅示范區、唐王種業科普展示中心,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在設施融合方面,加大城鄉接合部、農村基礎建設投資,積極構建城鄉交通一體化的路網體系,扎實推進齊魯樣板示范區建設,持續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保障水平,逐步縮小城鄉生活品質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