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歷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9.83億元,同比增長4.6%;1—10月份,歷城區14個省級、39個市級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32.3億元、229.1億元,完成率達96.8%、121.6%。
歲末年尾,沖刺在即,歷城區落實全市“項目深化年”部署要求,經濟呈現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又一年的高質量發展勝券在握。
能夠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穩中求進,堅定明確的方向、牢固穩定的基礎、激流勇進的魄力、腳踏實地的實干,缺一不可,歷城區做到了:
近年來,歷城區積極融入“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發展大局,明確在強省會建設中拉高標桿、勇挑大梁定位,錨定建設省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航向,將新舊動能轉換、工業強區、壯大實體經濟等時代發展的熱詞,寫進高質量發展的航行簿,在新時代新賽道上疾行。如今,放眼望去,這里已是一片發展的新天地——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賽道上,老工業老產能退場,數字經濟、生物醫藥、貿易物流、新興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起勢:
依托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圍繞傳感器、信創、人工智能三大產業,探索構建數智化轉型生態,匯聚起20余家科研院所、30余家科研平臺、110余支科研團隊、1000余名科研人員,招引落地晶眾光電、中晶芯源等項目70個,加快打造全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核心陣地,濟南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獲評2024年省級示范型數字經濟園區,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獲評2024年度濟南市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依托生物醫藥港、國際醫療健康城等載體,簽約國藥器械、合泰醫藥、思科捷、醫力生物等32家企業,落地10余家生物醫藥研發實驗室,吸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人才超百人,歷城區中醫藥產業大腦建設成功入選2024年度省級“產業大腦”建設試點;依托中歐班列、濟南陸港大廈智能化物流產業園,陸港大廈已招引企業136家,入庫納統企業14家。海鐵聯運班列共實現到發運290列、2.4萬個標準箱,同比增長93.3%。
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新興產業聚鏈成群,新質生產力不斷匯聚:
邦德激光全球總部基地項目將建設集高功率激光切割機、自動化設備、核心光學器件、數控系統于一體的綜合性激光產業園,項目生產的激光切割機打破了國外在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機方向的壟斷,填補了我省激光核心部件依賴外購的空白,補齊了工業控制軟件短板,實現我省激光企業在激光器、激光頭、數控系統等核心部件的全自研和大規模產業化,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32億元,預計2024年可實現新增產值27億元,2025年可實現新增產值32億元、新增稅收1500萬元,并以該項目為帶動,推動激光產業集群加速形成;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濟南園區項目總投資7.5億元,2024年12月投入使用,已組建7個研究部室,在新一代衛星載荷研制、臨近空間浮空器用材料與能源集成設計制造、低空無人航空飛行器研制與應用等方向研發核心技術、提高產業競爭力。在該項目帶動下,牽引“北斗星動能”科技示范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落地山東,助力空天信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大模型創新工場項目總投資8.3億元,項目目前使用率已達92%,聚焦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領域,已支撐研發千問大模型、智普大模型等通用大模型7個,自主研發靈算大模型、靈犀大模型等行業垂類大模型9個,加快構建數智化產業集群;山東自主可控信息裝備產業園(超越科技園)項目今年落地,總投資約20億元,占地約114畝,一期打造國內領先的自主可控信息裝備示范基地,年產值超20億元,二期建成國內一流的自主算力生態合作創新及產業化基地,達產后,年產值將突破50億元,助力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全省首個通過國家“窗口指導”的第三代半導體項目中晶芯源順利投產,該項目計劃打造國際一流碳化硅單晶襯底供應商核心基地,位于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將和此前落地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項目一起,推動半導體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濟南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4億元,主要建設軌道交通產業上下游產品科技研發、檢驗檢測及智能制造生產區,同時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為協同,發展前沿技術創新孵化平臺與科技展示平臺,以此項目建設為契機,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用兩組詞形容歷城區當下發展勢頭,那就是激流勇進,時不我待;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要部署。面對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歷城區再次找準定位,聚力打造“四個新坐標”——科技創新新引擎、對外開放新門戶、城鄉融合新典范、文化“兩創”新高地,在強省會建設中持續貢獻高質量發展歷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