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進城市管理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提升市民群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度、參與度和滿意度,11月19日,歷下區組織開展“兩網融合”文華園回收站點開放日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協會、媒體記者等社會各界人士,走進解放路街道“兩網融合”文華園回收站點,“零距離”感受科技賦能物資循環利用給居民生活帶來的美好變化。
活動現場,受邀代表近距離參觀了回收站點的各類空間功能設施。據了解,此處站點是歷下區在開展“兩網融合”工作過程中探索出的又一創新路徑,是“藍帳篷”服務的升級版。此處站點由多媒體互動一體機、無線電子稱重系統、積分兌換處、可回收物回收暫存處等組成,每月定時定點服務4次,每次回收量平均約400公斤,極大緩解了社區垃圾投放壓力,消除了公共空間廢舊物資堆放帶來的安全隱患,做到了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該回收驛站運行成熟后,將繼續升級,增加AI智能化手段和數智化內容,變成24小時無人值守模式,給垃圾分類增添更多的科技含量。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歷下區將垃圾分類納入“一網統管”平臺,讓“千條線”形成“一張網”,由“單打獨斗”變“協同作戰”;同時積極探索實踐“藍帳篷”和智能回收箱互為補充的兩網融合新模式,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達40%以上。搭建平臺,夯實“一網統管”精細化管理。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持續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智慧化管理平臺建設,通過“一網統管”平臺下的多元應用場景,逐步接入“小桔燈”等智慧環衛系統,搭建視頻監控、網格治理、執法力量等各種信息互通流轉通道,實時監控轄區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各個環節運行狀態,收集各部門“堵點”,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數字科技為全區垃圾分類治理賦能。歷下區高度重視建立“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架構,強化基層治理協同創新,著力推動成熟投放點位相關垃圾分類數據信息與全區“一網統管”平臺對接,通過街道集約化管理平臺實時上傳的大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形成“數字+”的智能管理模式,通過“數字跑路”,準確掌握轄區企業居民垃圾分類數據,為開展工作提供決策參考,有效提升了該區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隨后,受邀代表一行來到歷山路社區居委會一樓會議室,圍繞歷下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座談交流。與會代表圍繞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各抒己見,積極建言獻策、共謀發展。
本次開放日活動,讓社會各界代表們更全面、更直觀地了解歷下區兩網融合垃圾分類工作,也更系統、更直接地掌握市民需求。接下來,歷下區將認真歸納、梳理代表們的意見建議,仔細研究制定相應舉措,以務實的作風,把每一件代表建議落到實處。同時,將繼續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持續書寫垃圾分類工作新篇章,與廣大居民群眾同向發力、相向而行,營造人人懂分類、會分類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