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率先啟動企業ESG評價體系建設,發布38家企業“平陰優品”榜單,幫助平陰優品更好對接國內外市場;在全市率先開展街鎮GDP核算改革,結果列入“摘牌奪標進位”季度考核,有效提升各街鎮、部門抓經濟促發展的主動性和內生動力;落實“四下基層”要求,將縣委常委會會議開到街鎮項目一線,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逐一“把脈問診”,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問題15項……
2023年,平陰縣積極對標強省會建設目標,全力搶抓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一體推進“1+676”工作體系,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民營經濟服務年”“作風建設提升年”,克服了一批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辦成了一批利于長遠的大事和好事,實現“六個跨越”、建設現代平陰邁上新臺階。
“工業強縣”不動搖 招引固投全市領先
去年以來,平陰縣認真落實全市“項目突破年”部署要求,堅持“優存量、擴增量”,積極探索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路徑,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入開展“民營經濟服務年”,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12條措施”,持續培育壯大“兩優兩特”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試點名單,獲批全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試點單位。
“縣工信局和孔村鎮積極牽頭數字化轉型領域的服務機構對企業進行現場問診,為企業量身制定了‘5G+工業互聯網’的數智化解決方案,為龍山炭素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濟南龍山炭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緒明介紹,2023年,公司投資建設了智能化倉儲項目和智能數字中心,有效改善了原料貯存過程無組織排放的問題,實現了公司生產、環保、安全、能源、設備管理等數據的可視化平臺接入,公司智能化、數字化管理上了新臺階。
作為平陰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玫德集團借助“數字經濟浪潮”,大力推行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施的數字化、綠色化賦能工程,2023年新上了20萬噸智能化管道生產線和自動化包裝生產線,建設工業立庫,提供從智能制造到智能倉儲物流的系統解決方案,是平陰縣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引領性項目。項目投入產出率達到4.7%,預計2023年實現新增產值32億元。
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撐”。平陰縣聚焦發展需要,圍繞短板弱項、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要素資源,謀劃儲備項目320個,總投資1220.16億元,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中電建核電裝備智造基地、萬維半導體、紫荊光電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運營,上海交大教育集團人工智能雙創中心、齊魯高速智慧交通產業基地二期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與此同時,平陰縣以“招商引資突破年”為抓手,持續深化招商體制機制改革,圍繞“兩優兩特”產業集群,編制完善招商地圖和產業鏈圖譜,開發招商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切實提升項目落地質效。
2023年,平陰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2.4億元,兩年平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2%,其中招商引資項目形成固定資產投資占比43.75%,列全市第1位;229個實施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4.77億元。
雙城布局蓄勢崛起 民生投入不遺余力
2023年10月27日,“筑夢平陰,共贏未來”平陰縣重點項目推介暨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大會舉行,總投資493億元的29個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東部產業新城建設同步開工。
位于平陰主城區東北部的東部產業新城,是平陰縣落實濟南“西興”戰略、打造省會先進智造基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特色崛起的產城融合示范項目,是平陰縣“雙城共建、兩翼齊飛”發展布局的重要一極。錨定“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目標,平陰縣從近百家意向央企中選擇了中建材聯合體,項目導入也在同步進行。
中新房華建(北京)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明表示,將堅持高起點定位,將平陰東部產業新城定位為全市產城融合示范標桿項目,聘請中發改中資研究院高起點進行規劃設計,堅持產業先行,充分調集集團內部資源,聯合平陰經濟開發區和全縣招商隊伍,全力以赴加強項目招引。
邁入“雙城時代”的平陰縣,對主城區民生的投入不遺余力。
“雨污分流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點多面廣、情況復雜、任務艱巨、時間急迫,需要以超常規的方式創新推進。”據平陰縣住建局局長丁連寧介紹,目前全縣建成污水管網由2016年的不足30公里,提高到現在的120余公里,城區雨污管網實現“全覆蓋”,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是平陰縣不等不靠建設“精致平陰”的具體行動之一。去年以來,平陰縣著眼做大框架、做強功能、做優品質,精細精致推進老城更新,“峰出云翠”、實驗學校北片區等項目有序推進,6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進展順利。不斷提升路網服務能力,錦鳳街、黃石街西延等8條道路建成通車,合山路、文昌街等14條道路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兩清零,一提標”任務全面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