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函復省政府,同意在山東濟北經濟開發區設立國家級“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9月24日,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合作區落戶于山東濟北經濟開發區,是全國唯一的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國家級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
主動對接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
省臺港澳辦主任劉淵介紹,今年7月26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復山東省人民政府,在我省設立國家級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要求合作區建設要加強與“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銜接,主動對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強化體制改革創新,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全力推進產業升級,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貢獻力量。
按照“打造江北對臺合作高地,承接國家戰略,促進區域發展”的總體部署和功能定位,合作區規劃了“兩園一中心”的空間發展格局。到2025年,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力爭引進臺資企業200家,帶動關聯內外資企業300家,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到2035年,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力爭打造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下一步,省臺港澳辦將會同有關方面,在機制建設、政策優化、資金支持、環境營造等各方面給予傾斜;大力支持合作區與臺灣重點企業、工商團體開展交流合作。
重點打造“兩園一中心”
發布會上,濟南市副市長尹清忠對“兩園一中心”的空間發展格局作了具體介紹。兩大園區:一是食品醫藥健康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28平方公里,發展健康食品和醫藥健康兩個領域,引進健康食品、特醫食品、現代中藥、醫療器械、醫用耗材和健身器械等產業企業,建設標準化廠房、職工公寓、園區展示與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計劃5年內,引進臺灣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代餐產品、嬰兒食品等健康食品企業30家,培育引進現代中藥、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健身器材行業企業20家,累計聚集食品醫藥健康企業和研發機構400余家,建成山東食品醫藥健康產業聚集地、全國食品醫藥健康產業樣板示范區。
二是先進制造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21平方公里,重點引進智能工業控制系統、液壓機械、包裝機械、3D打印、智能家居、半導體等產業企業,建設標準化廠房、職工公寓、園區展示與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計劃5年內,新增半導體項目20家,引進臺灣智能工業控制系統設計、開發優勢企業10家,引進具有獨特產業屬性的包裝及包裝機械設備產業10家,逐步打造具有地方產業特色和極具產業特性的包裝基地。同時,引進3D打印項目10家,打造3D打印與食品飲料、汽車、機械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多元化融合發展模式。
同時,建設一個中心——對臺交流綜合服務中心,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引進建設臺商大廈和臺灣特色生活服務街區。其中,臺商大廈,打造集洽談接待服務、投資貿易服務、重點項目籌備服務、魯臺合作項目孵化等四大服務功能為一體的魯臺服務中心;臺灣特色生活服務街區,建設臺灣購物街、美食街、休閑娛樂街、主題文化公園、公寓、酒店、住宅、學校等,集購物、文化、教育、休閑于一體的生活綜合服務街區,使臺商工作生活更加方便高效。
“省市區一體化”推進合作區建設
“合作區”的建設已經作為省市一體化推進的一項重要內容。省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王曉燕介紹,我省將建立省市區一體化推進工作機制。省級工作推進機制主要負責對接國家相關部委,指導合作區制定、完善和實施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園區建設,并負責定期向國家報送進展情況。市區兩級工作推進機制,具體負責合作區建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推動等工作。
同時,重點推動兩岸企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養健康、文化創意等領域,采取投資、采供、技術、品牌和市場等多種方式開展務實合作。在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政策支持的同時,省里還將圍繞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臺商投資、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科技金融交流合作、落實臺胞同等待遇等各個方面,研究制定一批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針對性強的政策,支持合作區建設發展。建立重大臺資項目落地保障機制,對重大臺資項目采取一事一議,在土地指標、資金支持、金融服務和生活配套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
另外,探索兩岸合作發展新模式。學習借鑒昆山模式,加強與兩岸產業合作區發展聯盟在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和創新兩岸交流模式等方面合作,同時立足山東特色和產業優勢,充分發揮合作區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在制度創新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