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濟南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到今年《濟南市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實施“工賦泉城”行動計劃(2023-2025年)》,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推進我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方面打好“持久戰”,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為企業插上“數字化翅膀”。
助六萬家企業“上云”
近年來,市工信局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在網絡部署、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建成覆蓋城鄉的信息高速公路體系,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城市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100%,寬帶下載速率居山東省第一位,累計建設5G基站4.3萬處,實現主城區5G網絡連續覆蓋,數量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全省唯一“星火·鏈網”超級節點落地建設,建成開通濟南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我市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八、山東省首位。在工信部組織的2022年度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督查激勵工作中,我市以第一名的位次入選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
我市擁有浪潮云洲國家級“雙跨”平臺,平臺位次已升至全國第四。建立市優秀云服務商庫,入選云服務商56家,評定星級上云企業405家,上云企業突破6萬家,數量居全省首位。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累計培育工業互聯網應用項目100個以上,其中12個項目獲評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10家企業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
為千家企業開數字化轉型“藥方”
圍繞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普遍存在的“不會轉、轉不起、不敢轉”問題,市工信局一方面開展數字化診斷,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創新性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免費服務,計劃用3年為1000家以上企業“診斷把脈”,幫助企業找準關鍵“病灶”,量身定制數字化轉型“藥方”,解決“不會轉”的難題。另一方面強化政策支持,加大市級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工業互聯網重大項目資金,鼓勵金融機構為工業互聯網企業上市、并購重組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解決“轉不起”的難題。同時,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集聚全國優秀的工業互聯網各領域服務商,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持續開展對接活動,解決“不敢轉”的難題。
支持駐濟高校加強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的學科專業建設,積極培育適應工業互聯網發展需求的交叉融合學科。指導高校院所、企業、協會聯盟聯合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測試驗證環境、人才實訓基地。引進培育企業家、經營管理人才、技術創新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等工業互聯網領域“五支人才隊伍”。
“工賦泉城”每年獎補1億元
今年7月,市工信局出臺《〈濟南市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實施“工賦泉城”行動計劃(2023-2025年)〉獎補政策實施細則(暫行)》,未來3年,我市將每年拿出不少于1億元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領域網絡設施、重點平臺、應用示范項目等建設。
獎補標準具體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獲評“千兆城市示范區”的區縣,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雙千兆”應用創新示范項目,給予最高20萬元一次性獎勵;5G全連接工廠建設方面,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5G全連接工廠,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方面,對商業模式清晰,且標識解析注冊量、標識解析量等指標綜合排名前三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給予最高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方面,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項目,按不超過實際投資額的30%予以資助,最高資助100萬元;對新認定的市級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給予最高10萬元一次性獎勵;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方面,對新認定的省級、市級工業互聯網園區,分別給予最高500萬元、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根據建設成效分別按不超過實際投資額的30%、20%予以資助,最高資助1000萬元、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