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獲悉,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劉洋、張強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研究團隊合作,驗證了在進行經典通信的光纖中,可利用強光產生的非線性噪聲作為背景,進行量子安全隱蔽通信。該研究成果于2024年8月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IEEE無線通信》上。
隱蔽通信技術通過隱藏待傳輸的信息,使竊聽者無法得知“用戶是否進行了通信”。量子隱蔽通信方案將信息編碼到單光子水平的相干態,隱藏在信道噪聲之中。采用這種協議,即使竊聽者具備量子能力,也能確保通信雙方秘密傳輸信息,實現安全性可證明的隱蔽通信。在光纖通信中,經典強光信號通常會產生不同波長的非線性噪聲。這種噪聲會影響光纖中傳輸的經典或量子通信信號的質量,是一種負面因素。然而,在隱蔽通信中,這種噪聲可以成為隱藏信號的理想噪聲源。在這項工作中,研究團隊采用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提出的方案,利用經典通信過程中產生的非線性噪聲,實現了量子隱蔽通信。
這一實驗結果不僅展示了量子隱蔽通信的可行性,還為未來安全隱蔽通信提供了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