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開啟活力品質強區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再動員、再部署,這是新起點上譜寫現代化強省會“市中篇章”、實干篤行實施“二次創業”的再聚力、再出發。8月13日,中國共產黨濟南市市中區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舉行,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濟南市市中區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為市中區下一步發展錨定遠景目標,找準方位坐標。
“堅定信心、勇毅前行、惟實勵新,堅決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不斷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邁上新臺階。”初心如磐,信念似鐵,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鞠正江的話語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向市中全區上下發出了動員令。下一步,市中區將堅持以主題教育為統領,把經濟建設作為各項工作的中心任務,著力完善全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堅定不移實施“三大戰略”,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堅持改革創新,強化底線思維,加強隊伍建設,全力推進活力品質強區建設,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堅定理想信念 思路決定出路知行合一推動學習和實踐相互促進
獲評2022年度全省高質量發展進步縣(市、區);山東能源互聯網綠色低碳示范基地、山東未來云谷等優質載體加快建設;有序推進1.1萬余戶、約100萬平方米征收拆遷,新開工中國海外區域總部等項目36個、總投資116.7億元,新引進商湯科技、域瀟集團總部等重點項目196個,新引育海內外院士、省市級人才18名;仁里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殷家林等3個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完成,推出項目審批“提速增效20條”,成立全市首個“泉惠企”企業服務站和“金融輔導驛站”,統籌推進5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綠地提升工程,20件民生實事完成75%……今年以來,市中區以深化落實之舉、提速增效之力,持續強化戰略引領、項目突破、產業鏈群、環境打造、共建共享、強基固壘,推動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城鄉建設進一步提效、動能轉換進一步加快、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民生福祉進一步增進、黨的建設進一步夯實,活力品質強區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作風是行動的保障。回望市中區發展的歷史軌跡,思路的每一次深化、工作的每一次突破、發展的每一次提速,無不與強化思想作風息息相關。面對瞬息萬變的發展形勢,下一步,市中區將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將理論學習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黨員干部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把脈問診,用群眾滿意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效,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抓好經濟建設 推動“三大戰略”高質量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肩負著市委、市政府賦予“二次創業”的重任,眼下的市中區處處涌動著咬定目標、迎難而上的攻堅熱潮。在此基礎上,市中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將“三大戰略”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基礎,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推進“三大戰略”,為實現“三年見成效”的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具體而言,市中區將以中央活力區戰略全力拓展發展空間,加快推進中央活力區及其毗鄰經濟開發區的拆遷建設任務,一體化規劃、整體性推進白馬片區空間拓展,有序啟動七賢片區的總體規劃和實施計劃,謀劃陡溝片區新增層次空間的規劃研究;以中央商埠區戰略引領城市更新,優化老城區的發展載體,今年基本完成上新街城市更新任務,全面高端推進老商埠的城市更新,穩步推進二期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加快策劃城中村改造和遺留的一些棚戶區改造任務的策劃和實施;以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戰略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盡快啟動建設“總部經濟、科技研發、能源交易、裝備智造”四大中心,打造“鏈主帶動、全鏈貫通”的產業生態。
產業是城市經濟的靈魂,一個區域要想變強,離不開產業發展實力變強。目前,市中區以五大主導產業為基礎,形成了“十鏈四群”產業發展格局,即信息通信、數字能源、工業互聯網、數字創新應用、光伏應用、智能電網、儲能集成、綜合能源、高端批零住餐、文化傳媒等十條產業鏈,交通裝備、電力設備、傳統金融、私募基金等四個產業集群。下一步,市中區將進一步明確細分領域、主攻方向,按照“產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推進路徑,充分發揮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建立全面、完整、動態的產業分析圖譜,全面實施產業鏈鏈長制,以產業鏈整體提升帶動上下游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推動高端補鏈、終端延鏈、整體強鏈。
項目加強謀劃 招商蓄能添力招大建強鍛造發展“雙引擎”
方向明,則發展興;定位準,則趕超勁。市中區認清了工作形勢,確定了工作思路,為未來發展把好了方向。從當前看,市中人更需沉下心來、聚起神來、投入進去,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形成基本面。該區將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堅持目標任務化、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圍繞省市重點政策機遇以及全區“三大戰略”、五大主導產業、骨干企業,有針對性地謀劃儲備一批產業關聯度高、落地轉化快、帶動效益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堅持“新建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搶進度、建成項目促投產”,統籌抓好項目開工、建設、納統,切實把項目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力和后勁。
招商引資始終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市中區將做好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平臺招商,全方位延鏈補鏈強鏈、建群育群集群,進一步完善“1+11+17+N”一體化招商聯動機制,聚焦“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招什么”,著力提升產業部門、區屬平臺、各大園區產業策劃能力,努力推動中建海龍等38個洽談項目早簽約,中冶路橋總部、“都市工業4.0”產業基地等8個簽約項目早落地,緊緊圍繞上下游供應鏈招引項目,形成引進一個、帶來一批的聯動效應。
狠抓作風建設 實干創造實績堅持改革創新激發“二次創業”內生動力
面對新常態,市中如何聚力前行?靠什么贏得未來?埋頭實干重要,改革創新同樣重要。市中區將改革創新作為激發“二次創業”的內生動力,下半年全力抓好機構改革各項任務落實,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根據全區實際做好“自選動作”,優化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和工作體制的改革創新,深化區屬企業改革,進一步完善、優化國有企業的薪酬績效制度改革以及園區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激發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防風險是發展的前提,沒有安全穩定的環境,一切發展無從談起。市中區將堅持底線思維,加快推進重大歷史遺留問題的化解進展,扎實做好信訪維穩工作,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和防災救災、防汛救災工作,高度關注和防范金融風險,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切實化解風險隱患,堅定不移、高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鞏固和諧穩定大局。此外,市中區將加強隊伍建設,堅持考核導向,強化責任約束,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態保障體系,建設一支堪當“二次創業”重任的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一支善于敢于創新創業的企業家隊伍、一支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二次創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建設活力品質強區,其時已至、其勢已成。今天的市中,格局高遠、作風踏實、機遇無限,正以雷厲風行的行動與久久為功的信念,堅定肩負起“二次創業”的責任與使命,心懷遠方、逐夢前行。前方,是活力品質強區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