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暨2024年“項目深化年”工作動員大會召開,作為全市項目建設的重要陣地,天橋區項目建設迎來新發展階段。
2023年,天橋區以“項目突破年”為總牽引,集中精力、集聚資源、集成政策,統籌頂層規劃,優化空間布局,樹立大抓項目、大抓產業、大抓園區鮮明導向,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聚勢挺起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
以“快”的速度,推動項目提質增效
一年內主體建成,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的“園區速度”……近日,在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御林健康項目現場,我們看到新建成的供應鏈運營中心正處在內部裝飾的最后沖刺階段。
與之相鄰的德源電力項目現場,2號廠房正在安裝生產設備,一座現代化總部基地已然成型。放眼兩個項目所在的新材料產業園區,普洛斯冷鏈物流項目已竣工、濟鍋一期項目主體完工、北申智能裝備城項目樓體封頂……集聚成片的重點項目紛紛跑出建設“加速度”。
一年來,天橋區構建起項目七大推進體系,強化項目全周期管理,省級重點項目、市級重點項目、綠色低碳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內新增市級及以上科創平臺43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5家,中科衛星等未來產業開始破題。
在產業項目快速建設的同時,天橋區城市更新類項目也在加速推進,科學制定了城市更新項目五年推進計劃,動態儲備項目44個,計劃總投資1628億元。據悉,精心策劃的大魯太平、新徐丁莊、王爐北辛等5個改造計劃已列入住建部首批城中村重點改造名單。
今年,天橋區將對標十大領域重點項目,落實“三看三深化”工作要求,高水平策劃儲備醫療器械先進制造基地、濟鐵高鐵裝備制造園區等總投資1779億元的245個項目;高質量引進投資5億元以上實體項目、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總部項目12個,500強企業、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等企業6個;高效率推進上藥山東北方總部基地、山東永昌供應鏈總部基地等133個項目,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以“破”的力度,筑牢區域發展根基
項目強才能產業興,產業興才能經濟穩。
為充分發揮項目對產業規劃的引領作用,2023年,天橋區聚勢突破,把產業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啟動《天橋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編制工作,最終確定了“4+ N”產業發展體系。其中,四大主導產業為新型功能材料、智能制造裝備、特色商貿和高端服務;N個未來產業涵蓋未來消費、未來健康、未來數智和未來空天等領域。在產業空間布局上,構建“一軸兩帶五組團”產業空間格局。
高位謀劃的產業規劃,明晰了該區未來發展愿景定位。天橋區還依托產業規劃,以體系機制改革創新作為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
其中,在招商機制改革方面,堅持區級頂格統籌、聯席會議運作、“一把手”領銜、差異化考核,組建城市更新、現代產業、園區發展3支招商隊伍,壓實招商責任;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健全財稅共治協同機制,2023年天橋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稅收增幅、稅收占比均列全市第一……一年來,該區先后推進了國資國企改革、巡察機制改革等139項年度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以“優”的厚度,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首推“首席審批師”制度、首推“橋通辦”便民服務、首推“橋幫辦”服務模式……2023年,天橋區創新多項政務服務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以不斷優化的營商軟環境,為區域發展帶來硬支撐。這些舉措為項目落地天橋、產業集聚天橋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用周到服務贏得企業認可的同時,該區同樣注重用有力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一組數據顯示,2023年,天橋區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投入占全區總支出的78.8%,在提升城市品質、發展社會事業、推進鄉村振興、完善社會治理方面持續用力,解決了一批涉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的問題,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16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一系列舉措擦亮了區域民生底色,該區獲評“山東省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區”、全國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全國老年遠程教育實驗區、全國科普示范區;膠濟鐵路博物館成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隨著2024年“項目深化年”的啟動,天橋區一個個重點項目蓄勢崛起,一處處產業集群千帆競發,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全區將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迎來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