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2023年間,“幸福家園”工程在天橋區成果斐然,累計募集投放資金1700萬元,上線175個慈善項目,其中128個已投用,并設立152個社區慈善基金,全面激活了基層慈善活力。
作為濟南老城區的天橋區,在面對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足的挑戰時,常因資金短缺、手段有限及能力不足而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在政府資金難以觸及的區域。在此背景下,作為天橋慈善公益事業的主力軍,天橋區慈善總會三年來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幸福家園”工程作為慈善事業的重要載體,在公共服務、扶貧助殘、養老助老、文化教育、健身休閑及基礎設施配套等領域主動出擊、勇于擔當,推動全區慈善事業快速發展,為天橋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4月,天橋區被評為“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全國首批示范區。
精心頂層謀劃
筑牢“幸福家園”建設根基
建設“幸福家園”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實現各項工作統得起、有人抓、落得實,關鍵在加強黨的領導。為此,天橋區慈善總會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的全力支持,共同推進“幸福家園”建設。
慈善之事無小事,每一份付出都關乎民生福祉。天橋區高度重視,將“幸福家園”工程視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核心任務,堅持頂格推進,區委、區政府領導掛帥“破題”,將力量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全區印發《關于“幸福家園”工程的實施意見》,為工程的順利啟動奠定堅實基礎;將該工程納入全區“十四五”規劃及民生實事項目,明確其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同時,還下發《關于推進天橋區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工程的發展指明方向,傳遞出黨委政府對慈善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支持。
在具體工作中,天橋區不斷完善機制,將資源下沉到最基層。他們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幸福家園’工程,以‘幸福家園’工程促進基層黨建”的指導原則,各街道、社區黨組織將“幸福家園”工程納入全盤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顯著增強了凝聚力、號召力和影響力。
一系列務實有效的舉措,為“幸福家園”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廣泛全民動員
暢通城市基層治理脈絡
近年來,天橋區慈善捐贈額逐年上升,尤其在今年8月至9月的全國、全省網絡募捐活動中,捐款總額達1070萬元,位居全國區縣前列。
“幸福家園”工程是天橋區慈善的重要項目,得益于廣泛動員和資金支持,惠及眾多民眾。區慈善動員大會定期召開,街道、村(社區)積極響應,共同推動慈善事業發展。
天橋區領導、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帶頭捐款,居民和中小學生也積極參與“快樂一元捐”活動。企業作為重要捐贈主體,通過“三靠”策略激發企業家社會責任感,使他們積極投身慈善,奉獻愛心、回饋社會。
此外,今年網絡眾籌的區級配捐比例高達30%,進一步激發了捐款熱情,為慈善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此基礎上,天橋區慈善事業還通過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暢通了服務基層治理的渠道。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設立社區慈善基金等方式,慈善資源得以更加精準地對接基層需求,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層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通過廣泛的全民動員和慈善事業的深入發展,天橋區不僅提升了城市基層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也為民眾帶來了更多實惠和福祉。
“幸福家園”創新
推動基層邁向“三有”
近年來,天橋區“幸福家園”工程聚焦農村,興辦公益項目,今年更以產業振興為核心,投資60萬元于畜牧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項目,采用投資入股模式助力發展,年底分紅納入村社慈善基金。
天橋區致力于實現基層“三有”目標:有項目支撐、有資金保障、有隊伍帶頭。通過“幸福家園”工程,多數社區村(社區)已達成“有項目”目標。桑梓店街道去年規劃8個重點項目,籌集資金160余萬元,6項已完工。此外,60萬元資金扶持畜牧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為鄉村振興添翼。這是天橋區慈善總會在慈善基金運作方面的一項創新實踐,即采用慈善基金入股的新模式。
在資金籌集上,天橋區社區黨組織設立慈善基金,全區152個社區慈善基金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募集慈善資金245.04萬元,位居全市各區縣之首,用于慈善救助、公共設施維護,提升居民幸福感。
天橋區還注重慈善志愿者隊伍建設,全區180個社區成立慈善志愿者隊伍,參與人數達19300多人次,分為臨時性、階段性、長期性、專業性四種類型,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同時,完善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增加餐飲補貼,優化管理辦法,成效顯著。
天橋區慈善總會會長張培友表示:“下一步,天橋區慈善總會將緊密圍繞基層治理現代化目標,繼續深化‘幸福家園’工程,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天橋全面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