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濟南緊緊扭住新舊動能轉換這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發展新業態、迸發新動能。新的一年,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濟南各區縣將再次蓄力,詮釋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責任擔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有何妙招?
市中
產業引領匯聚磅礴力量
2019年,市中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總抓手,以總部經濟、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為主攻點,構建與城市定位相匹配、與區域功能相協調、與發展優勢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
優先發展總部經濟。升級總部經濟集聚發展模式,重點打造儒商總部大廈、國華時代廣場、綠地科創大廈等特色樓宇,積極引進全國或區域總部及研發中心、運營中心、結算中心,著力培育一批“總部樓”“億元樓”。做強金融、智能制造兩大優勢產業。精雕細琢升級經四路“金街”,加快山東新金融產業園二期規劃建設,加快重汽小鎮、白馬創智谷等載體規劃建設,打造高端智能裝備品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科創、創新設計三大新興產業。加快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建成山東數字產業大廈、山東出版智能產業大廈等載體,高標準規劃建設二環南路科技創新產業帶,加快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二期、三期建設,打造創新設計引領區。
槐蔭 打造半導體產業
特色小鎮
半導體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也是高技術人才和資金密集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今年槐蔭區將全面啟動寬禁帶半導體產業特色小鎮建設,近期重點發展產業起步區(約200畝),中期重點發展產業孵化區(約800畝),遠期重點發展產業核心區(約3600畝),進一步深化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綜合改革,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和跨界融合化。加快推進山東大學濟南寬禁帶半導體產業研究院、德邁國際與曼徹斯特大學聯合研究院和山東天岳二期項目落地,抓好占地200畝、總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的寬禁帶半導體產業特色小鎮起步區建設,大力發展涵蓋碳化硅、氮化鎵、石墨烯、工業打印等新材料、新技術,打造全市寬禁帶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戰場。
商河 以“雙招雙引”引領動能轉換
2019年,商河將對接新舊動能轉換方向,把“雙招雙引”作為一號工程,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擴開放,搶占發展制高點,跑出發展加速度。
商河縣將制定完善全縣“雙招雙引”推進機制和考核體系,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通過精準開展產業招商,聚焦醫藥化工、高端裝備、高端農業、溫泉康養等主導產業,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企500強,加快引進一批龍頭帶動項目、配套協作項目和高端專業人才,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同時,主動做好平臺招商,借助省市舉辦的高端峰會、論壇等招商平臺,精心策劃系列招商活動,完善提升創新創業園、孵化器、星創天地等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平臺,融入省市“雙招雙引”格局。同時,商河縣還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一次辦成”改革和集中審批服務改革,嚴格落實“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用跑我來跑”事項清單,實行企業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打造公平有序的創新創業生態。
天橋 跑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
2019年,天橋區將搶抓省會發展和先行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以產業發展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環境優化為基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勇挑重擔、大膽探索、敢于先行,努力打造動能轉換樣板區,助力省會龍頭揚起來。
堅持“產業先行”,結合全市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編制完成《天橋區中長期產業規劃暨主導產業發展規劃》,以產業發展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堅持“項目為王”,聚焦市級、區級重點項目,按照“竣工投產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篩選儲備一批”的總體要求,完成天橋區重點項目調度推進系統上線運行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揮轄區科創資源優勢,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產學研互動發展平臺。堅持“服務為先”,持續深化“一次辦成”改革,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一網辦、就近辦、一次辦”,爭創“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示范單位”。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長清 老樹發新枝 新樹吐綠芽
新的一年,長清將繼續通過存量變革、增量崛起轉換動能。一方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充分發揮重汽、山水、濟柴、西變、沃德、佳寶、國舜、宏達、北辰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企業在組織架構上、產品上、設備上、市場上轉型升級,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抓好山水高端建材產業園、歸德產業園建設,年內完成“企業上云”100家。另一方面,堅持增量崛起,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針對一些市場前景好、附加值高、產業鏈條長的企業,加大扶持和服務力度,拉長產業鏈、做大產業鏈,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抓好宏達深冷容器開發、重汽國六技改和長興、匯富住宅產業園建設。堅持總量提升,擴大產業規模。積極推進個轉企、小升規、培骨干、育龍頭,年內新增規模以上企業8家,力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到35家,過30億元的5家,工業產值達到220億元以上,真正實現老樹發新枝、新樹吐綠芽,加快全區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的進程。
平陰 傳統產業“提、騰、融”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高質量產業。立足“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平陰縣在新一年將努力做好產業轉型、動能轉換大文章,形成引領全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做好“提”的文章。加快機械裝備、醫藥食品、綠色建材、炭素電極四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重點抓好投資18億元的綠色建材產業園、投資7億元的二機床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凈增規上企業8家。做好“騰”的文章。完善倒逼機制,淘汰落后產能,盤活閑置、低效廠房和土地資源,為產業升級騰出發展空間和環境容量。做好“融”的文章。利用新技術、新業態,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打造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值、利稅分別增長11%、11%、8%。
在全力培育壯大新動能上,平陰縣將依托產發置業產業園、錦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強力推進投資20億元的桑樂整體廚衛產業園、投資18億元的裝配式建筑、投資15億元的EPP環保新材料等項目建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智慧康養等未來產業,努力贏得產業升級的先機。繁榮發展現代服務業,啟動運行金融業發展集聚區,積極引進地方金融組織、區域經濟總部,形成信息流、人才流、資金流洼地效應。鼓勵企業開展規范化公司制改制,通過發行債券、上市掛牌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力爭新增上市企業1家。完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推動電商與主導產業、特色產品深度對接,創建電商品牌強縣。以創建省級旅游強縣為目標,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打造一批體現平陰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游核心產品。加快建設農副產品博覽園和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打造區域性農副產品集散商貿物流中心和休閑旅游消費中心。
濟陽 做好實體經濟“文章”
聚力推進動能轉換,濟陽將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的著力點,加快構建具有濟陽特色的“321”現代產業體系。
做大做強傳統產業。濟陽將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支持骨干企業兼并重組、靠大聯強,壯大特色產業集群;鼓勵關聯企業縱向配套、橫向聯合,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全產業鏈整體躍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濟陽將統籌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政策鏈,聚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緊貼企業科技創新需求,開放共享創新資源,支持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建設專業孵化器和大中小企業協同“雙創”平臺。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濟陽將大力促進傳統服務業優化提升,加速新興服務業培育。以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為指導,持續優化特色商圈布局,加快推進城市綜合體和中汽商貿城建設。深入推進保險服務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大保險機構引進力度,培育發展新型金融組織,引導類金融資本服務實體經濟,力爭實現金融增加值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