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以求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濟南正奮力為之。在過去10屆“影響濟南”年度經濟人物評選中,一大批敢想敢干的企業家走向前臺,讓人們了解了他們的創業故事和經營之道。在新形勢下,唯有跟上潮流才能事業長青,這些企業家們對新舊動能轉換有著自己的理解,且正在付諸行動。
用互聯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
裝備制造業是濟南傳統優勢產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企業,比如二機床、玫德集團,他們的掌門人張志剛和孔令磊,都曾榮獲“影響濟南”年度經濟人物,這些老企業正在通過新舊動能轉換,煥發青春,大步前行。
始建于1961年的玫德集團正通過運用物聯網技術,讓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生產工藝轉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孔令磊說,設想一下,如果這些年來玫德沒有進行生產工藝轉型,以目前產能,需要2萬人都不止。
一個新技改項目有沒有必要實施,必須充分考慮投資收益。在孔令磊看來,生產工藝轉型的方向非常明確,那就是自動化和智能化,必須依靠先進技術打造智能工廠,這就需要高投入,同時產生的效益也是比較可觀的,比如其科技園改造,可節省近2/3的人員,現在技改已進入深水區。
“二機床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張志剛說,他們通過信息化技術,把簡單的自動化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這是高端制造的發展方向。
以汽車車身大型智能沖壓生產線為例,將傳統的動力傳動技術與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總線技術、網絡技術相融合,實現大型高速沖壓自動化生產線在線實時控制、在線監測、自我診斷、自我修復、遠程監控服務,以滿足汽車制造業對沖壓件生產設備高度自動化、人工智能化、成本低廉化的需求趨向。
哈佛大學研發用核心材料是濟南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濟南經濟發展的新優勢,去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和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差不多。與此同時,新一代信息產業集群還獲評山東省唯一支持的支柱產業集群,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有力支撐。
統計數據顯示,濟南去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占據山東省半壁江山,這些企業的負責人,不少都曾獲評“影響濟南”經濟人物,華天軟件總經理楊超英便是其一,該企業以3D工業軟件為核心業務,產品甚至賣到了德國。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日前來濟南調研時參觀了華天軟件,他表示,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國家正在加大對工業軟件的扶持力度。
“在‘中國制造2025’中,虛擬現實VR/AR、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成為備受關注的領域,它們離不開工業軟件,也就是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支撐。”楊超英說,只有堅持創新,企業才會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堅持創新,才能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無論是高端制造業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都離不開新材料產業發展做支撐。濟南晶正總經理胡文曾被評為2014“影響濟南”年度創業精英,他的企業研發的納米級新材料——鈮酸鋰薄膜功能強大,像DVD光盤似的一片,售價就在上萬元甚至幾萬元。
“這種材料在集成光學、光電子元器件等領域應用廣泛。”胡文說,不久前,哈佛大學對外宣布,他們利用鈮酸鋰制造出高性能的光學顯微結構,而其中所用的核心材料,正是濟南制造的鈮酸鋰薄膜;而哈佛大學的重大發現,讓這一新材料又增添了新的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