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07-13
信息來源:
《濟南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印發后,全市各縣(市)區迅速行動,一批亮點紛呈的規劃紛紛形成。
歷下
努力培養優秀社工人才
建立社會工作崗位開發設置標準,列出全區社會工作崗位開發設置目錄,探索推行社會工作職業準入制度。鼓勵、支持相關從業人員和有從事社工意向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努力取得職業資格。人才培養為基礎,以崗位開發為重點,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力爭到2020年,社會工作人才總量占歷下區總人口的比重高于3‰,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市中打造現代服務業人才集聚區
借助市中區“一軸兩帶”的發展新格局,以建設大型城市綜合體、百年商埠文化休閑標志區、文化特色街區、創意產業園區和文化產業基地為載體,以加快發展現代傳媒、文化旅游、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演出娛樂、文化會展、藝術品物流等文化產業為目標,吸引一批業內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培養一批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的文化創作人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創新人才,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活力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積極實施“金融商務人才”集聚工程,大力引進一批從事金融、商貿、信息、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的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端技術人才,建立金融商務優秀人才庫,力爭5年內達到100名左右,形成人才集聚效應。
槐蔭
打造西部新城人才聚集帶
根據槐蔭區對HBD樞紐新城功能定位,優先培養引進商業、交易、會展、文化等領域高端人才。充分發揮京滬高鐵交通樞紐人流、物流、信息流優勢,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務體系,使其匯集成人才發展的聚集、吸納優勢。制定服務業重點領域投資創業優惠政策和人才扶持政策,拓展風投、創投機構,加強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建立健全教學實習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形式,膨脹各類人才資源總量。
天橋
引導人才向經濟建設一線集聚
深入貫徹落實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政策,做好選調生、新錄用公務員到基層工作和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等工作的政策銜接。鼓勵涉農服務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采取兼職、科技下鄉等形式,到農村開展技術服務。拓寬黨政人才到基層和生產一線培養鍛煉的方法途徑,健全完善引才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人保、科技、經濟、財政等職能部門及各園區作用,逐步形成職責明確、統分結合的人才引進格局。此外,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獎勵辦法,全面落實引進人才各項待遇,積極營造愛才、引才、用才的良好氛圍。推進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利用濟南化工產業園、藥山科技園優勢,積極創建省、市兩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不斷提高承接各類園區科技孵化成果的能力。
歷城
打造重點產業領域人才聚集區
創新創業人才扶持工程,依托臨港經濟開發區、東環科技城、特色產業基地、科技示范園區等各類園區,建設一批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對創新創業人才開展分類、分層次引導和支持,培養一批創新型科技英才和創業者,讓歷城成為創新創業人才發展、投資、興業的樂土。有計劃的培養引進一批對產業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能帶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層次人才。圍繞歷城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實施人才培養引進“111”工程,即每年培養引進10名具有研發能力、創新技術和創業實力的高層次領軍型人才;100名“百千萬引才工程”中“萬”層次的創新創業人才;1000名各行業各領域需求的人才。進一步建立健全歷城區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方面的政策規定,大膽創新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吸引、評價、分配、激勵等機制,從工作環境、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方便條件,及時妥善解決認證、落戶、資助、稅收、保險、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入托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真正建立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的綠色通道。
長清
盤活用好駐區高校人才
建立以產業園區和企業為載體,以科技合作項目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的校地合作模式。鼓勵高校選派學生到企事業單位開展實習,共建實習基地。圍繞產業發展布局和結構調整,通過聘請高校教師擔任技術顧問、掛職鍛煉、選派進修等形式,吸引高校人才到經濟社會發展一線工作。到2020年,長清區人才發展總體目標是:培養造就一支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匹配、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優質高效的人才隊伍,人才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化,配套政策日趨完善,有利于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工作格局更加完備,形成符合長清發展特點和產業布局的人才體系。
章丘
以“百脈英才”工程促發展
依托濟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制訂“百脈英才培樹計劃”,大力挖掘、培養、打造百脈英才。結合“百脈新型農村人才開發計劃”、企業人才“十百千”提升工程、“四大城市綜合體”打造工程等專項工程的實施,開展“人才名人”培樹活動,加快培育造就一批領軍型、示范型優秀人才,爭取到“十二五”末,章丘的每一個行業都有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的“百脈英才”。
平陰
引進聚集急需緊缺人才
圍繞重大項目、優勢產業的需求,借助駐濟高校、科研單位人才聚集優勢,引進一批急需緊缺人才,形成人才聚集區域高地。依據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以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規模化為重點,加大高科技和新興產業領域人才引進與培育。以大唐風電、迪生電子、匯發科技等企業為載體,引進一批具有自主產權、掌握核心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產業專家、技術帶頭人。以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園林泉城為目標,引進一批高層次城市規劃管理人才。建立多層次的服務業人才培養體系,依靠玫瑰湖生態新區、古城阿膠文化園、龍崗夢幻樂園等旅游服務業平臺,培養引進一批現代服務業管理人才。
濟陽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
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高層次人才來濟陽創新創業,建立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完善跟蹤服務和聯系制度。進一步完善外地人才居留、醫療保健和保險、住房、薪酬和稅收、配偶就業與子女入學,承擔重大科技項目、政府獎勵等政策措施。實施人才創業扶持政策,完善支持人才創業的金融服務,建立風險投資體系,形成更有利于人才創業的融資環境。
商河
加快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站建設
選拔有培養潛力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與市、縣涉農專家和農技人員結對,增強培養的針對性,積極向上推薦認定一批市級“雙帶示范標兵”和省級“鄉村之星”。加快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站建設,建立完善“高層次農業農村專家庫”,發揮好各類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示范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技術協會等的作用,指導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開展各種農技和經營活動,積聚農村實用人才,力爭到2020年培養培訓專業技能高、經營管理能力強、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2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