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走在萊蕪區魯中大街上,細心的市民會看到工人們正在更換道路兩側的店面廣告牌匾。與過去各店面自行設置的大小不一、色彩雜亂的牌匾不同,更換的牌匾設計造型樣式美觀大方,在保留各自經營特點的前提下,材質和樣式上做到了和諧統一,體現出城市特色。此外,道路兩側建筑物外墻的清洗粉刷工作也在同步進行,淺色外墻與造型典雅的廣告牌匾一起,成為魯中大街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魯中大街戶外牌匾的提升改造工作,背后隱藏的是城市管理的成功“密碼”——科學、精細、智能、人性化。今年以來,萊蕪區城管局以精細科學智能的管理方式,強有力的執法保障,全社會參與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促進了城市品質蝶變躍升,城市更宜居宜業。
城市管理向精細化科學化邁進
將一體化保潔模式從城區拓展到萊城大道、重工園區等城區外重點區域,實現城鄉齊頭并進、協同發展,環境潔凈度和舒適度得到全面提升。推動生活垃圾精細分類,做實“源頭、過程、末端”全鏈條閉合,優化投放設施布局,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擴展16條“音樂專線”、8條公交廚余專線覆蓋面。
全面提升公共衛生間硬件設施和維護管理水平,堅持精細化保潔和24小時開放,持續深化愛心公共衛生間聯盟建設,開放社會公共衛生間170座,為市民群眾提供了方便、整潔的如廁環境。深入開展路燈“大體檢大整改”,檢修路燈1852盞,城區路燈亮燈率持續保持在99%以上,群眾回家路更安全、更明亮。
執法保障更加堅強有力規范有效
城管執法有力度,市容管理有保障。在規范化中隊全覆蓋的基礎上,開展“加強業務素質提升執法能力”系列行動12次,規范案件辦理流程和程序,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確保案件法律適用準確、裁量適當、程序合法。規范法律顧問的使用、管理,成立公職律師工作室,為重大行政決策、規范性文件制定、行政復議訴訟等提供專業意見和建議30余條,確保依法行政。
開展基層中隊規范化建設的創建和等級評定,實現基層中隊全覆蓋,現全區有示范中隊2個、一級中隊11個、二級中隊1個、三級中隊1個。健全街道(鎮)執法中隊區域協調機制,重大案件、疑難復雜案件實行協同辦理,在重大時間節點開展“行走城管”活動,在執法一線發現解決問題,有效維護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
人民的心聲是城市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萊蕪區城管局堅持“服務+管理+執法”的“721”工作法,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在群眾需求中提升管理水平,逐步構建人人參與城市管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
針對在建工地噪音擾民問題,多次邀請市民代表、建設方等召開圓桌會議。針對占道經營等問題,邀請商販代表走進城管召開座談會,共話解決方案。指導街道(鎮)科學設置便民疏導點57處、攤位1511個,引導攤販入場規范經營。每月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環衛考核工作打分,組織物業、社區代表等開展跟著垃圾“趣”旅行活動,帶動更多的群體參與城市管理。
深入實施“門前五包”責任制,廣泛動員沿街單位和商戶簽訂“門前五包”責任書。駐社區的執法人員經常與社區、物業人員巡查周邊環境秩序,就加強管理提出有效建議。自推行“門前五包”責任制以來,市民的責任感增強,社會文明風氣逐漸養成。
在全區推行城管進社區工作,共建立城管工作站131個,實現了城管進社區全覆蓋。每個城管工作站公示執法人員姓名和聯系方式,并定期進駐,向市民普及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在社區內執法檢查,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及早制止。不定期聯合相關單位進社區,協調解決基層治理中的問題。如聯合住建、園林、燃氣等單位進社區,現場解決群眾問題,實現“小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大事各級聯動”的“零距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