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商河縣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突出選題準、切口小、分析透、舉措實,聚焦群眾所需所盼,“用心”解難題,“用情”辦好事,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實效。
日前,商河縣長青藝墅小區居民王先生遇到了煩心事,其小區門口道路——商西路有460米加封圍擋,一度影響出行。原來,此路段兩側均為在建小區,工程車輛出入頻繁,道路管網錯綜復雜,工程推進緩慢。
商河縣圍繞“改革創新年”中心工作,從“小切口”入手,聚焦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廣泛征集民生訴求,以交通領域突出問題進行調查走訪,并結合調查走訪中發現的問題,由當地交通運輸部門牽頭成立專項小組,堅持現場辦公下基層,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制定可行遷改方案,最大程度改善居民出行環境。
“我們通過召集各參建單位、管線單位現場辦公,全面對接施工難點、堵點,限期解決、壓茬推進。施工過程中,我們增設臨時通道,設置警示標志,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目前,商西路主路地下管線已建設完成,正在進行人行道鋪裝、收尾工作。”商河縣交通運輸局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副主任竇世民介紹說。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商河縣聚焦企業、群眾生產生活所需,深入了解企業群眾辦事需求,進一步“聽民意、知民情、解民憂”。
眼下,正值今冬明春供暖季,濟南玉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生物質發電產生的余熱正源源不斷地輸往當地供熱公司。以往余熱資源全部冷卻處理,而這個供暖季,企業的余熱資源也有了“用武之地”。
濟南玉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龍萬清說:“我們公司作為當地以生物質熱電聯產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年均發電量可達2.11億千瓦時。”發電余熱資源如何利用,當地住建部門在調研時察覺企業發展需求,及時抽調業務骨干,深入企業開展精準幫扶,推動企業余熱資源與當地供熱需求有機對接,實現企業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我們多次到供熱企業、社區調研走訪,經與供熱企業多次對接溝通、會議討論、現場調研,確定了‘余熱助暖’這一創新項目,將濟南玉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現有1×30MW機組發電產生的余熱,通過長輸管道,引入至商河恒泰供熱有限公司廠區內,經二次加熱提溫后向城區進行集中供熱,預計可增加城區集中清潔供暖10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商河縣住建局公用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楊繼文說。
通過“余熱助暖”,商河縣每年可減少約4噸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節省約15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耗量,實現“一網多源、管網互聯、多能互補”的商河供熱新格局,該項目現已投入運行,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商河力量。
商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于進東說:“商河縣堅持主題教育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有機融合,統籌推進。把‘四下基層’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結合‘我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縣建設獻良策、解難題、建新功’等系列活動,變‘坐診’為‘出診’、轉‘會場’到‘現場’,直面問題、現場解題,高效解決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商河縣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立足“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先后梳理確定調研課題495個,圍繞中心工作確定正反面典型案例160個,查擺問題218項,確定了13項專項整治任務,解決問題112個,努力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實際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