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商河縣縣長劉小兵在商河縣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今年商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市“項目深化年”任務要求,深入落實“一三四六”工作思路,勇當黃河戰略生力軍、建設“北起”次中心,勇當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排頭兵、爭創國家級試點縣,勇當濟南都市圈建設急先鋒,打造強省會增長極,精準推進“633”工作舉措,以“質效提升年”為總抓手,奮力實現“四個一”工作目標,加快再造一個“新商河”,全力推動商河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度可持續發展。
“雙輪驅動”做大總量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也是加快再造一個“新商河”的重要一年。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為何將“質效提升”作為年度主題?
商河所謀為“大”。
“培育壯大骨干企業”“發展壯大‘2+4’主導產業”“壯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業集群”……翻開這份剛剛出爐的報告,僅僅是第一條重點工作安排,就多次強調了“壯大”。
做“大”縣域經濟總量,是商河當下也是過去幾年始終不變的目標。
為了做“大”縣域經濟總量,與強者爭、跟快者賽成為商河近些年不變的主題。成果也很喜人,截至目前,商河已連續四年保持較高增長。
但隨著總量的提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想要繼續保持優勢,推動各項重點工作持續提升,就必須轉入下個發展階段——一個數量、質量“雙輪驅動”的階段。
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商河深知這個道理。仍以第一條重點工作安排“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筑牢縣域發展根基”為例。在這一篇章中,商河部署的方向分別是梯次培育工業企業——讓“老樹發新枝”“新芽成大樹”;聚力做強工業園區——舉全縣之力打造經濟開發區主引擎;加速壯大工業集群——推動特色產業崛起成峰,發揮集聚效應。
分梯次,分輕重,分緩急,既有量的合理增長,也有質的有效提升。足以看出,商河想要的2024,是質效齊升、“雙輪驅動”的一年。
“三化”項目提升質效
“質效提升年”,需要提升哪些方面?
“以新質生產力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持續提升項目謀劃、建設質效”“全力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推進外貿企業擴容提質”“不斷提升項目招引質效”“提升營商環境質效”“加力做優縣城品質,持續建設高品質縣城”“推進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
政府工作報告從項目深化到作風優化,從改革創新到民生保障再到黨的建設,幾乎每個篇章都提出了對“提升質效”的追求。
其中,以新質生產力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無疑是商河“壯大”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
新質生產力從何而來?
項目!
“突出項目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精準化保障、多元化招引……”通過項目擴大有效投資。
“加快中潤時代廣場、宏盛購物廣場、愛琴海購物公園等重點商超業態升級……”通過項目激發消費潛力。
“支持齊魯宏業、諸藤包裝、力諾國際貿易等龍頭外貿企業擴規增量……”通過項目拉動外貿增長。
通過一個又一個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的新質生產力項目,推動企業壯大、產業強大。從這一點上說,2024年是商河質效提升年,更是項目深化年。
改革創新再造“新”商河
質效提升靠什么?
還是改革創新。
去年,商河以“改革創新”為主題,突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瓶頸,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由年初的90個增加至年末的142個,入選市級重點項目24個、總投資438.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并爭取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縣等國家級試點和榮譽23項,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綜合性區域試點等省市級試點和榮譽181項。
今年當然要繼續鞏固拓展這一成果。
從報告來看,今年既有“畝產效益”評價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國資國企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大刀闊斧”的系統重構,也有數字政務、“無證明城市”建設等提升營商環境質效的“小切口”創新,更有圍繞項目謀劃、落地、建設、見效、服務等環節持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以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激活經濟內生動力。
從這一點上說,2024年是商河“質效提升年”,也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改革創新,再造“新”商河之年。